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是个人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是生命全周期健康保障的重要内容。为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增强公众关心关爱心理健康的意识。10月10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举办以“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心中有爱、共守阳光”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领导出席活动。市委政法委、市委教工委、市教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妇联、市残联、市总工会、团市委以及市卫生健康委等委办局相关负责同志,16区卫生健康委、市区两级精防机构相关负责人共150余人参加了活动。
活动现场演绎了由真实故事改编的“心中有爱,共守阳光”舞台剧,展现了在多部门的同心协力下,共同帮助民众渡过心理难关的动人场景。随后,2024年微笑守护者代表共同发起“心中有爱、共守阳光”倡议,倡导每个人秉持科学态度,弘扬仁爱之心,共助心理健康,营造关怀、理解和尊重的社会环境。
现场启动了北京市“心理健康素养提升活动”。北京市将启动新一轮心理健康素养水平预调查,为构建更加精准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同时,搭建心理健康科普宣教平台,组建市区两级多学科心理健康科普专家队伍,充分发挥专家宣教引领作用;此外,将于10月底组织开展全市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现场技能大比拼,提升基层精神卫生防治服务能力,更好开展心理健康素养普及工作。
据悉,2024年世界精神卫生日期间,市卫生健康委还开展了主题公益绘画作品征集、精神卫生防治主题沙画等系列活动,旨在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增强公众对精神健康的认知和理解,倡导共建共治共享的精神卫生理念。
近年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本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精神卫生防治机制和心理健康促进服务网络,在保障群众心理健康、防治精神疾病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卫健、政法、教育、公安、民政、妇联、残联、总工会、团市委等部门充分发挥协同联动优势,“部门协同、社会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服务共治体系逐渐形成,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模式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进行推广。
服务网底不断夯实
心理服务可及性持续改善,已形成以基层心理服务平台为基础,学生、老人、孕产妇、职业人群、精神障碍患者精准服务为重点,心理健康专业服务为支撑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
服务保障坚实有力
财政专项保障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各类项目,持续完善并落实免费服药、监护人申领看护补贴及惠民福利等多种政策,确保从心理健康宣教、早期筛查和干预到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康复等多方面保障的全面性和深度,有效促进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
(心理相关条目)
一 基本知识和理念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预防是促进健康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2.公民的身心健康受法律保护,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健康和不损害他人健康的责任。
二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36.重视和维护心理健康,遇到心理问题时应主动寻求帮助。
37.每个人都可能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正确认识焦虑症和抑郁症。
38.通过亲子交流、玩耍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发现心理行为发育问题应及时就医。
39.劳逸结合,起居有常,保证充足睡眠。
44.遵医嘱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等易成瘾性药物,预防药物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