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要闻动态>新闻发布
2024年服贸会 |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发布首发专项2012—2023年第二批十大成果
  • 发布日期:2024-09-14
  • 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文字变小 恢复文字大小 文字变大
  • 为助力首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挥科技创新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核心支撑作用,宣传推广首都医务工作者医学科技创新成果,近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完成了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简称“首发专项”)第二批优秀成果的推荐遴选工作,并在9月12日召开的2024年服贸会公共卫生国际论坛上发布了“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12—2023年第二批十大成果”。

    640.png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2012—2023年第二批十大成果

    一、北京市严重创伤区域性救治体系建设研究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姜保国团队2016年获得首发专项立项资助,开创性建立了中国严重创伤救治体系,使多发伤患者救治时间缩短53%,院内严重创伤患者死亡率下降39%,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卫健委以政府文件形式,在全国推广综合医院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和区域创伤救治体系建设,目前已推广至全国31个省2600余家医院。

    二、儿童急性白血病精准诊疗体系的建立和优化研究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郑胡镛团队2016年及2022年两次获得首发专项立项资助。研究发现传统中药高三尖杉酯碱为基础的诱导方案,可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儿带来长期获益。维甲酸和砷剂减化疗去化疗治疗,可使我国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两年总体生存率提升至95%以上,获得国际认可。先后起草两部儿童白血病的诊疗规范,建立儿童白血病精准化诊疗体系,使更多白血病患儿获得康复。

    三、肿瘤智慧放疗关键技术研发与转化研究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杨瑞杰团队2020年获得首发专项立项资助。实现肿瘤放疗结构的自动勾画、自动计划设计和自动的质量控制,研发产品已经获批医疗器械三类注册证,目前在全国五百多家医院临床应用。研发的自动质控产品,能将放疗全流程质控的时间,由一个小时减少到大约十分钟,能够完成患者在线在体的剂量重建。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和国家指南。项目为实施肿瘤智慧放疗,提供了全流程解决方案。

    四、子宫内膜癌精准诊疗体系建立及应用研究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建六团队2014年和2022年两次获得首发专项立项资助。定制了子宫内膜癌基因芯片,筛选密切相关的21个基因,建立了预后预警的模型,准确率提升到80%,临床年转化值达两个多亿。在此基础上,创建子宫内膜癌北大分型,国际上首次提出分层管理的理念,使得高危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提升至84%,高于国际报道。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四项,研究成果推广至全国30多个省市,有力提升了我国子宫内膜癌诊疗水平。

    五、北京地区育龄人群生殖健康状况影响评估及综合干预示范研究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蓉团队2018年获得首发专项立项资助。发现抗谬勒氏管激素AMH可作为卵巢储备功能的重要评估指标。在国际上首次建立卵巢衰老曲线,开发兼顾标准化和个体化的卵巢储备评估和预测工具,可指导女性生育时机选择。开发全球首款个体化促排卵用药指导工具,指导临床辅助生殖用药,填补国内空白。为首都育龄女性生殖健康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推动生殖健康研究和生殖保健服务水平的全面提高。

    六、颅内夹层动脉瘤诊疗体系的建立及技术创新研究者: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杨新健团队2014年和2022年获得首发专项立项资助。历经10余年牵头编写《颅内动脉夹层的影像诊断中国专家共识》和《颅内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并在国内推广应用该四型分型及应对相应治疗的方案,治疗患者5000余例,效果显著。治疗死亡率由8.7%降低到2.8%,术后并发症比例由26%降低到12.9%,术后复发率由26%降低到9.2%。提升了该疾病临床治疗水平。该方案被美国及欧洲引用并纳入其诊疗指南。

    七、口腔数智仿生修复技术的自主创新研发与转化应用研究者: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孙玉春团队2018年获得首发专项立项资助。研发出口腔三维扫描仪、义齿智能设计软件、专用3D打印系统和仿生的氧化锆陶瓷修复材料等产品10余套,原创建立了口腔数智仿生修复核心理论与技术体系,含扫描、设计、打印、材料等,实现了义齿修复过程的快、简、准及义齿戴入后的功能易适,完成了大规模的转化应用。与国际同类技术对比,复杂义齿仿生设计效率和打印精度提升两倍,诊疗难度和应用成本降低50%以上,产品国内市占率达20%~40%。其中仿生陶瓷材料产品,出口应用于120多个国家,合计年用量大于1亿颗义齿。项目获北京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第48届和49届连续两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八、超高分辨力CT的耳科影像学新体系创建及应用研究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王振常团队2022年获得首发专项立项资助。建立了高效、系统的成像新方案,新的影像解剖图谱以及新的影像诊断标准,在国际上首次形成了0.1mm尺度的耳科影像学新体系,显著提升了听骨链畸形耳硬化症等耳病的检出效能,为临床提供了精细的导航地图,成为耳病科学研究人类听觉健康的利器。目前本项目已经在全国推广造福广大耳病患者。

    九、高级调度在线生命支持系统(ADLS)研究者:北京急救中心张进军团队在2012年和2022年两次获得首发专项立项资助。ADLS结合5G和智能知识图谱技术,针对我国社会群众普遍“不会救”的问题,实现了音视频在线沟通和图文信息发送。为呼救者提供标准化救命技术指导,尤其是心肺复苏、气道异物、严重创伤等威胁生命的事件,让报警人成为施救人,实现了呼救即急救,弥补了救护车到达前无人救的“空窗期”,提高了急危重症救治的成功率,替代了美国的MPDS,填补了国内空白。ADLS已在全国46个城市示范应用,培训1300余名急救调度员,服务3.2亿人口,指导20万余次,挽救了上万患者的生命,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

    十、基于人工智能的抑郁症筛查与疾病管理平台研究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王刚团队2018年获得首发专项立项资助。作为北京市医学创新和成果转化试点医院,团队研发了国内首个基于人工智能的抑郁症筛查与疾病管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数据共享联动,同时为其他数字医疗产品提供了接口,打造抑郁症数字医疗集成平台和生态圈,通过AI+大数据技术,有效辅助医生提高临床评估效能,提高抑郁症的识别率和治疗有效率,将抑郁症的年复发率降低10%。目前产品已在医院、学校、社区、企业进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