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腿上这些青筋是不是站久了站出来的?”
在北京市垂杨柳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诊室里,48岁的李老师有些紧张地卷起裤腿。她的左小腿上,一条条血管像扭曲的蚯蚓一样鼓起来,最粗的血管快有筷子那么粗了。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她每天站的时间超过8小时,一直以来都把腿酸腿胀当成“教师职业病”。直到有一天洗澡,女儿指着她的小腿大喊:“妈妈,你腿上爬了好多蚯蚓!”这才让她心里一惊。
血管里的“单向阀门”出故障了
我们的腿部静脉就像血液回流的“高速公路”,血管里面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单向阀门”(瓣膜)。当这些“阀门”因为久站、肥胖、怀孕等原因坏掉时,血液就会像倒灌的水一样,在小腿部静脉里淤积,最后把血管“撑”得像扭曲的蚯蚓。
4个最易被忽视的警报
当你的血管发出这些警报时,可别不当回事儿:
久站后小腿像灌了铅:血液淤积让代谢废物堆积,腿就感觉沉甸甸的。就像提着一个装满水的塑料袋,时间越长越觉得吃力。
半夜小腿抽筋:平躺的时候,淤积的血液突然回流,肌肉就抽筋了。这种抽筋和缺钙的不一样,常常会伴有血管跳动的感觉。
脚踝皮肤莫名其妙痒:红细胞从扩张的血管里漏出来,里面的含铁血黄素沉积在皮肤下面,就像有人在给你的神经末梢“挠痒痒”。
血管“青丝”若隐若现:最早期的表现其实是网状毛细血管扩张,就像皮肤下面蔓延的青色蛛网,很多人还以为是“皮肤薄”或者“不小心磕碰淤青”了。
程序员小王的经历
37岁的小王连续加班3个月,发现脚踝出现了鼓起的小血管。开始他没有在意,结果1年后,这些“鼓起的小血管”竟然变成了凸起迂曲的蚯蚓,小腿还出现了反复搔痒的皮疹。去看医生的时候已经需要手术治疗了。“早知道当初看到鼓起的小血管时就该来检查!”小王后悔得不得了。
抓住黄金干预时机
踝泵运动:坐着或躺着的时候,用力勾脚尖5秒,再下压5秒,每小时做30次。这个动作就像给血管装上了个“人工泵”,每次能推动15毫升血液回流到心脏。
打破静止的魔咒:久坐的人设个手机闹钟,每小时起来接水、上厕所或者做做伸展运动,就2分钟,就能让肌肉泵活跃起来。
科学穿弹力袜:选医用二级压力袜(18-24mmHg的),早上起床还没下床的时候就平躺穿上,睡觉前再脱下。正确的压力梯度能减少40%的血液淤积。
杨医生特别提醒
高危职业人群:教师、护士、厨师、空乘这些职业的人,每年最好做个下肢静脉超声。
洗澡时自检:洗完澡皮肤发红的时候,最容易看出血管有没有异常。
就医信号:如果发现腿上长了蚯蚓,或者伴有皮炎湿疹、夜间抽筋每周超过2次,就赶紧去看医生吧!
本文仅限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文中部分资料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