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語
FRANÇAIS
ENGLISH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用户中心  无障碍
北京政务服务网
智能问答
首都之窗
搜本网 一网通查
首都之窗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当前位置:便民服务>健康知识>疾病知识
【清华长庚科普】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是什么?
  • 发布日期:2025-03-20
  • 来源: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 文字变小 恢复文字大小 文字变大
  •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是一种少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样占位性病变,属于非肿瘤性增生,且无恶变倾向。虽然其临床发病率较低,但在所有肝脏原发良性结节性病变中约占8%,仅次于肝血管瘤。本文将从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认识、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科普,旨在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认识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是一种肝实质对血管畸形的增生性反应,是肝细胞在受到某种刺激后形成的局部良性增生。虽然它被称为“肿瘤样”病变,但实际上并非真正的肿瘤,不具有恶性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性。因此,患者不必过分担心其恶变风险。

    二、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病因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通常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先天性血管畸形: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导致血管内压力增高,进而刺激肝细胞增生。

    2.激素类药物刺激:长期服用避孕药等激素类药物可能增加患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风险。这些药物可能对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细胞有营养作用,促进病灶的生长。

    3.肝组织受损: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可能导致肝组织受损,进而引发肝细胞异常增生。

    4.内分泌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内分泌系统紊乱,如雌激素增多等,这也可能刺激肝细胞增生。

    三、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症状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通常无明显症状,多数患者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的。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包块、腹胀、食欲不佳及乏力等症状。当病灶较大且位于肝包膜下时,可能导致肝脏明显增大,患者表现为腹部包块、腹围增大等症状。此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凝血因子减少,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低纤维蛋白血症等凝血障碍。

    四、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包括CT、核磁共振(MRI)、B超等。这些检查可以显示病灶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其中,CT检查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可以显示病灶的密度变化及中央瘢痕结构。MRI检查则能更清晰地显示病灶的血管结构。B超检查虽然特异性不高,但具有无创、便捷等优点,常用于筛查。

    对于疑似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患者,还可以进行肝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但需要注意的是,肝穿刺活检为侵入性操作,存在出血、感染等风险,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综合评估后进行。

    五、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治疗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治疗主要取决于病灶的大小、位置以及患者的症状。对于无症状且病灶较小的患者,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定期随访观察即可。对于病灶较大、症状明显或存在恶变风险的患者,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肝脏切除术、射频消融术等。肝脏切除术是通过切除病灶及其周围部分肝组织来达到根治的目的。射频消融术则是利用电极导管进入病灶部位,通过产热效应使病灶部位的细胞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该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六、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预防

    预防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关键在于改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合理用药以及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具体来说,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度运动、增强体质;戒烟限酒;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减少油腻及辛辣食物摄入;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是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血脂等可能影响肝脏代谢的疾病。此外,每年进行体检也是预防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总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虽然是一种少见的肝脏良性病变,但患者不必过分担心其恶变风险。通过正确认识疾病、积极就医检查、合理治疗以及改善生活习惯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关于我们 站点地图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建议意见 法律声明

    健康北京APP

    健康北京公众号
    主办: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技术支持:北京市卫生健康大数据与政策研究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176 京公网安备 110402450046号 京ICP备14023817号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