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語
FRANÇAIS
ENGLISH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用户中心  无障碍
北京政务服务网
智能问答
首都之窗
搜本网 一网通查
首都之窗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当前位置:便民服务>健康知识>疾病知识
【杨柳科普】您了解泛血管病吗?
  • 发布日期:2025-02-19
  • 来源: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 文字变小 恢复文字大小 文字变大
  • 一、什么是泛血管病?

    泛血管病,顾名思义,是指全身血管系统都可能受累的一类疾病。它并非单一疾病,而是涵盖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炎症等多种病理过程,可累及心、脑、肾、外周血管等多个器官和系统。泛血管病的概念强调血管系统的整体性,提示我们在治疗时应从全身血管健康的角度出发,而非仅仅关注某一局部的病变。

    泛血管病是全身血管的健康危机,是导致全球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危害不容小觑。心梗、脑梗等严重事件,背后往往都有泛血管病的影子。它不仅威胁生命,还会导致残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二、泛血管病常见的疾病和症状有哪些?

    泛血管病的症状因受累血管部位不同而异:

    1.心脑血管疾病

    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主要表现为胸痛、心悸、呼吸困难、头晕、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心脏和大脑的血液供应不足的表现。

    2.外周动脉疾病

    下肢疼痛、发凉、皮肤变色、伤口难以愈合等。

    3.肾脏血管疾病

    如肾动脉狭窄可能导致高血压、水肿、尿少和肾功能衰竭。

    4.主动脉疾病

    如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剧烈胸痛或背痛,可能伴有休克症状,病情危急,可能危及生命。

    5.微血管病变

    常见于糖尿病患者,可出现视力下降、手足麻木、肾功能异常等。

    三、泛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泛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包括:

    1.不可控因素:年龄、性别、遗传等。

    2.可控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不健康饮食等。

    四、得了泛血管病一般需要做什么检查?

    抽血化验血糖、血脂、尿酸、肝肾功等指标;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等评估心脏功能;超声评估血管狭窄和血流情况,CT血管成像(CT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可清晰显示血管结构,必要时需要做血管造影,这是金标准,用于明确病变部位和程度。

    五、泛血管病的治疗有哪些?

    1.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降脂药物(如他汀类):降低胆固醇,稳定斑块;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减少血管损伤;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延缓微血管病变。

    2.介入治疗

    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用于严重狭窄或闭塞的血管;血栓抽吸或溶栓:用于急性血栓事件。

    3.手术治疗

    搭桥手术:绕过严重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动脉瘤修复:用于主动脉瘤或夹层。

    4.活方式干预

    戒烟限酒、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

    五、泛血管病可以预防吗?

    泛血管病是可防可治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

    一级预防:针对健康人群,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发生。合理膳食,控制盐、油、糖摄入。坚持运动,保持健康体重。戒烟限酒,远离烟草危害。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

    二级预防:针对已患病者,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发展,预防并发症。遵医嘱服药,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达标。坚持健康生活方式,配合药物治疗。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随着医学进步,泛血管疾病管理手段不断丰富,创新技术助力管理。例如:人工智能:辅助疾病风险预测、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助力健康管理。

    结语

    泛血管病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疾病,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危害极大。通过了解其危险因素、症状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血管健康,降低疾病风险。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和科学治疗是预防和控制泛血管病的关键。泛血管疾病管理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个人、家庭、医疗机构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共进,守护血管健康,远离疾病困扰!

    泛血管疾病管理门诊

    出诊地点:国际医疗部门诊区域内---综合医疗中心---泛血管疾病管理门诊

    出诊时间:周二、周四上午(以实际出诊为准)


    关于我们 站点地图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建议意见 法律声明

    健康北京APP

    健康北京公众号
    主办: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技术支持:北京市卫生健康大数据与政策研究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176 京公网安备 110402450046号 京ICP备14023817号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