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这个深藏于体内的器官,其病变通常难以早期发现,一旦发现,往往已经十分严重。尤其是胰腺癌,这一“癌中之王”更是以起病隐匿和凶猛著称。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其高恶性度和快速进展的特点,加之早期症状的非特异性,使得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胰腺癌是如何悄无声息地接近患者?是生活习惯的“报警器”,还是基因里预设的“定时炸弹”?如果疾病不幸找上门,应该如何应对?请听北京友谊医院普外中心副主任医师周晓娜、副主任医师赵鹏科普讲解。
什么是胰腺癌?
胰腺癌是一组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及腺泡细胞的恶性肿瘤。根据肿瘤发生的不同部位,胰腺癌主要分为胰头癌和胰体尾部癌。胰头癌较为常见,约占70%~80%。由于胰腺是位于胃和脊柱之间,深藏于腹部深处的腺体,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起病隐匿;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疾病晚期,丧失手术机会,导致胰腺癌预后差,多数患者确诊后生存期仅为1年左右。诊断困难、治疗效果差是胰腺癌被称为“癌王”的主要原因。绝大部分胰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集中在40~80岁之间,老年患者发病风险显著高于年轻人。然而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也出现了年轻化趋势。
胰腺癌有哪些早期症状?
胰腺癌的症状多种多样,具体表现取决于肿块的位置、病程的早晚等因素。
1、腹痛是胰腺癌常见的症状之一,首发症状常为持续性、进行性中上腹痛或腰背痛,夜间明显,仰卧位加重,弯腰可略缓解。部分患者早期仅以上腹部隐痛、胀痛为主要表现,随着病情逐渐进展,疼痛程度逐渐增加,持续时间延长。
2、消化不良也是胰腺癌的常见症状,大部分患者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症状,严重可发生脂肪泻。
3、黄疸是胰腺癌的重要症状之一,随着胰腺癌进展造成胆道梗阻,患者可以表现为皮肤或者巩膜黄染,大便颜色变浅,呈白陶土色,并可伴有皮肤瘙痒。
4、消瘦在胰腺癌患者中也很常见,疾病初期患者可以表现为乏力、消瘦,病程进展后可能进展至恶病质,表现为极度消瘦,生活不能自理。
5、此外,约有50%的患者可能确诊为糖尿病,表现为血糖升高、口渴、多饮、多尿、体重减轻。消化道不适如消化不良、便秘或者腹泻,压迫十二指肠还可以出现消化道出血甚至梗阻。
因此,不要因为中上腹饱胀不适只想到胃病与肠病;不要因为腰背部酸痛只想到自己是骨科疾病;不要因为中年以后不知原因的血糖增高只想到自己是糖尿病;不要因为眼睛发黄,只想到自己是肝炎。所有这些早期容易混淆且没有特异性的症状,都需引起足够的重视,高危人群要主动进行筛查。
胰腺癌的高危人群
1、长期吸烟:吸烟是目前唯一被公认的胰腺癌发病高危因素。研究表明吸烟的胰腺癌患者与非吸烟者死亡的危险比在1.6-3.1:1,因此必须注意戒烟,尤其要重视二手烟的危害。
2、不健康饮食:高脂饮食、暴饮暴食、大量酗酒等都可刺激胰腺过度分泌,从而引发胰腺炎,增加胰腺癌风险。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患胰腺癌的几率是正常人群的2倍。胰腺癌患者的糖尿病发病率也几乎是正常人群的2倍。因此,没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病人,如突然发现患糖尿病,除了一定要认真检查外,还要查胰腺癌。
4、胰腺炎:反复发作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或结石性胰腺炎具有癌变倾向,可以认为是一种癌前期病变。
5、遗传因素:家族遗传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大约10%胰腺癌患者具有家族遗传性。若一级亲属中有胰腺癌患病史,那么其患胰腺癌的几率会显著增加。此外,特定的基因突变也与胰腺癌紧密相关,如携带BRCA1、CDKN2A、TP53、MLH1等基因突变的个体,患胰腺癌的概率较大。
哪些相关的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胰腺癌呢?
1、体格检查:除了消瘦、皮肤巩膜黄染、腹部压痛外,医生体检可以摸到肿大的肝脏和胆囊,有时可以在上腹部摸到一个质地坚硬的肿块。
2、实验室检查:如血淀粉酶可有增高,空腹或餐后血糖可以升高。有胆道梗阻时查肝功能可以看到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碱性磷酸酶和转氨酶这两项指标可能正常,也可能升高。肿瘤标志物:胰腺癌没有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但有几种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可显著升高,包括CEA、CA199、CA125等,可用于辅助诊断,监测治疗疗效和复发,尤其是CA199最为常用,血清CA199>37U/ml作为阳性指标,重复检测效果通常优于单次检测,重复测定应至少相隔14天。
3、B超:可用于患者初诊时的常规检查,因胃肠道内气体、患者体型等因素影响,胰腺经常显示不清,若看到胆道和胰管的扩张,可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4、增强CT:是目前检查胰腺最佳的无创性影像检查方法,可用于定位、定性诊断、鉴别诊断和分期。
5、MRI及MRCP: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不作为诊断胰腺癌的首选方法,胰腺病变鉴别诊断困难时,可作为CT增强扫描的有益补充。MRCP可以更清楚地显示胰管和胆管的梗阻和扩张部位及程度,帮助判断病变部位,从而有助于壶腹周围肿瘤的检出及鉴别诊断。
6、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可显示肿瘤的代谢活性和代谢负荷,在发现胰外转移和评价全身肿瘤负荷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7、病理学检查:这是确诊胰腺癌的金标准。除了手术外,获得病理学标本的方法还包括EUS(超声内镜)或CT引导下穿刺活检、腹水细胞学检查、腹腔镜探查活检等。
胰腺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多学科综合诊治是胰腺癌治疗的基础。临床上多个科室的医生会根据每个患者的个体情况,通过多学科的讨论和协作,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胰腺癌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介入治疗和支持治疗等。根据胰腺癌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和远处转移情况,胰腺癌可以分为可切除胰腺癌、可能切除胰腺癌、不可切除胰腺癌,这三种情况所对适用的治疗方式不同:
1、可切除胰腺癌:尽早行根治手术,术后根据病理和患者情况选择辅助治疗。
2、可能切除胰腺癌:可以先给予新辅助治疗(即手术前先给予化疗),再评估能否手术切除。
3、不可切除胰腺癌:可以采取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对于不能耐受放化疗者,可以给予营养支持、缓解疼痛等最佳支持治疗。
因此,目前手术切除仍是治疗胰腺癌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胰腺癌唯一可能的治愈手段,围绕手术开展规范的、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有望给胰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带来突破。总的来说,现在胰腺癌治疗的成功率有进步,但还不满意。如果是2b期之前的胰腺癌,经过规范的、精准的围绕手术的个体化治疗,现在5年总体生存率可以超过50%。
胰腺癌患者日常生活管理要注意什么?
目前尚无有效的早期发现胰腺癌的检查方法,也没有切实的减少胰腺癌死亡率的手段,预后极差。故此,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是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循的。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采取乐观的生活态度。保持日常生活的规律性,定时起床、进食及活动。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安定情绪,切忌急躁或暴怒。饮食上选择易消化、富营养、少刺激性、低脂肪的饮食,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避免暴饮、暴食、喝酒和高脂肪、辛辣刺激的饮食。要少吃或限制吃肥肉、鱼子、脑髓、油腻、煎炸等不易消化的食品,忌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刺激品,忌烟酒。
如何预防胰腺癌?
由于确切的病因不明,胰腺癌还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不过针对胰腺癌的一些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可采取一些措施尽可能降低发病风险,如:戒烟,远离二手烟,控酒,尽量做到清淡、易消化、低脂肪饮食,要避免高脂高热量饮食。坚持运动,提倡户外有氧活动。控制体重,避免超重肥胖。另外,慢性胰腺炎和糖尿病也要及时诊治和监控,定期体检,关注血糖。同时做好早期筛查,腹部增强CT和肿瘤标志物的检查不可少。
建议广大市民在50岁以后高度重视胰腺健康,重度肥胖者、罹患糖尿病或慢性胰腺炎者等胰腺癌高危人群则在40岁以后,就要注意预防。除了注意节制饮食、坚持运动、控制体重,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每年体检时检查胰腺功能。做腹部B超时,务必严格遵循次日空腹要求,即前一晚清淡饮食,食后禁食一夜,检查前禁食早餐和水。否则因饮食在胃肠道中的残留,以及促进胰腺分泌的碳酸氢盐遇胃酸后产生的气体,都会加大看清胰腺状态的难度。
2、当出现黄疸(皮肤和眼白黄染、粪便发白、深色尿液等)、中上腹或背部疼痛、不明原因体重减轻、食欲不振、感觉疲劳难以恢复等情况时,务必及时就医。
3、高度怀疑为胰腺肿瘤时,应悉听医嘱,配合检查,争取更早期的发现,诊治于癌症发端之初,增加治愈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