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政务公开>医疗卫生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深入推进儿童健康促进工作的通知
  • 发布日期:2024-05-30
  • 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文字变小 恢复文字大小 文字变大
  • 各区卫生健康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推进健康中国及健康北京建设,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适应新时期儿童健康需求,2024年北京市启动儿童健康促进年,全面持续深化儿童健康服务。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坚持妇幼健康工作方针和儿童优先发展原则,深化预防为主和防治结合理念,聚焦儿童重点健康关切,以满足儿童健康需求为核心,以扩大儿童健康服务供给和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强化体系创新和模式创新,努力构建服务网络密集、服务享有高效、服务品质优秀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促进儿童健康高质量发展,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二、重点任务

    (一)奏好主题曲,强化体系建设

    1.儿童健康服务品牌工程。助产机构深化母婴友好理念,健全友好支持机制、拓展友好服务内容、营造友好文化氛围、改善友好环境体验,积极参与母婴友好医院建设并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提高妇幼健康安全保障、优质服务和人文关怀水平,树立母婴友好服务品牌。各区妇幼保健院依托综合医院、儿童和其他专科医院等在儿童健康领域的技术优势,建设儿童视力、生长发育、口腔、心理及常见病防治专家工作室,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培育优势特色学科,打造 16+X 儿童健康促进新模式。围绕友好环境、友好服务、友好照护、友好合作,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扩大儿童健康友好社区建设范围,拓展服务内涵,扩大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可及性与便利性。

    2.儿童转诊服务互联工程。强化产科儿科协作,推行孕中晚期重点健康问题干预措施,开展产儿科会诊,做好高危儿分娩预判,实现早防早治。加强院间转诊信息互通,提升协同救治能力。提速儿童疾病筛查转诊服务,完善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制度,优化转诊流程,加强筛查阳性病例召回、诊断、治疗、干预和随访管理。重新遴选确定0-6岁儿童听力、视力、智力、肢体和孤独症五类重点疾病诊断评估机构,建立定期评价与动态管理机制,促进转诊路径明确、诊断通道便捷、追访指导到位。提升全周期儿童健康多维度服务,扩大青少年保健示范门诊范围,以青少年保健示范门诊为标杆,以生长发育、视力保健、心理健康、生殖健康等需求为重点,构建优势学科参与的青少年综合保健服务网络。AA级及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探索开展青少年门诊建设,促进青少年保健服务向基层延伸,筑牢青少年健康保障屏障。

    3.优质服务机构扩面工程。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围绕设施设备、人员配备、人文关怀、质控指标四维度扩大现代产房建设范围,助产机构全面推行安全分娩和人性化服务模式。坚持服务为先,深入实施妇幼保健院高质量服务“七五”行动评估,各妇幼保健院积极推动服务模式持续优化、服务效率持续提升,通过参与“七五”行动复评,实现星级提升,满足妇女儿童高质量、多元化健康服务需求。坚持服务下沉,立足妇女儿童健康需求,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贴近群众优势,夯实服务基础,积极开展提档升级,扩大AA级及以上规范化门诊覆盖面。

    (二)树好优质牌,强化规范服务

    4.筑牢新生儿安全防线。强化早产儿全程干预,助产机构强化早产高危孕妇的产前、产时及产后密切协作,关口前移预防减少早产发生。落实《早产儿保健服务指南》,及时识别早产儿常见病及危重症。提供早产儿母乳喂养、袋鼠式护理和早产儿随访等支持条件与服务,提高早产儿生命质量。精通新生儿复苏技术,健全新生儿复苏市区两级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助产机构复苏技术产科儿科全覆盖、医生护士全参与、理论操作全掌握、培训考核全管理,提升新生儿救治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夯实先天性心脏病一体化服务,健全先天性心脏病孕期筛查预警指征和预后评估指标体系,建立重点案例剖析研讨机制,加强孕产期全时段和多学科全领域管理,减少出生缺陷导致严重预后不良及死亡发生。

    5.升级儿童保健服务基线。推动生理与心理融合,精神专科医院开展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心理)服务,推进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保健科全覆盖,有条件的儿童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精神(心理)门诊,提供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发育异常筛查、干预和指导。支持儿童心理保健专科及儿童心理健康旗舰医院建设,引领儿童心理保健服务发展。推动西医与中医融合,妇幼保健院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加强中医儿科二级分科建设,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融入儿童健康领域全过程。加强中医妇幼保健标准化诊室和中医妇幼保健体验区建设,努力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的中西医结合儿童医疗保健服务。加强妇幼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积极开展传承带教和示范指导工作,培养基层妇幼中医药业务骨干。推动医疗与康复融合,结合儿童疾病特点和康复需求,推动儿童康复医学亚专科建设。有条件的儿童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开设康复门诊,提供儿童常见疾病干预康复服务。

    6.守护儿童卫生保健底线。升级基层儿童保健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婴幼儿健康家长学校,针对婴幼儿健康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和健康教育。建立妇幼保健与托育机构联系机制,市区妇幼保健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托育机构建立联系机制,设立一支健康指导队伍、建立一体对口帮扶机制、明确一套健康指导标准,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整体水平。推动医体融合儿童健康促进模式,整合医疗体育技术资源,试点开展儿童运动门诊,搭建医体融合服务平台,提供儿童青少年运动评估与科学运动锻炼指导。完善儿童体质健康监测,制定儿童运动处方,积极发挥儿童运动在疾病防治中的积极作用。 

    (三)练好基本功,提升服务品质

    7.培养一支技术过硬的儿童健康服务队伍。面向发展,加快高层次、创新型儿童健康人才培养,为儿科和儿童保健人才参与重点科研项目、研究课题、人才培养项目提供有力支持,培养具有突出学术地位的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提升首都儿童健康事业领航能力。面向需求,深化妇幼健康能力提升年建设成果,完善专业师资库、专业人才库和专业课件库,围绕儿童生长发育全过程,持续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储备一批在儿童保健领域具有明显提升潜力的人才梯队。面向基础,深化儿童保健服务基层行,推广儿童生长发育、营养喂养、眼保健、心理保健、口腔保健等儿童保健适宜技术。制定推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基本服务包,强化儿童保健公共卫生服务职责落实。实施基层儿童保健服务人员定期监测,稳定基层儿童保健服务队伍。

    8.遴选一批示范引领的儿童健康特色单位和个人。遴选儿童健康特色单位,围绕服务模式、服务品质、服务环境、服务引领等方面,遴选一批在儿童健康服务领域具有鲜明特色的医疗机构,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基层医疗机构儿童保健和诊疗能力提升。遴选妇幼健康科普“金牌讲师”,培养百名妇幼保健宣传骨干,广泛传播儿童健康促进知识。遴选妇幼健康“双十”专家,推出一批在妇幼健康服务领域具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员,发扬担当敬业精神,引领妇幼健康服务学科发展,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队伍,参与健康知识传播,提高妇女儿童健康素养。

    9.构建一体整合联动的儿童健康宣传格局。创新宣传平台,鼓励具有儿童健康特色服务的医疗机构建设儿童健康科普馆,树立儿童健康科普宣传平台。创新宣传载体,医疗机构以健康生活方式和习惯养成为核心,建立健康教育专家组、知识库和课程清单,丰富健康教育内容,提高家长健康促进科学意识,引导家庭践行儿童健康行为。扩大宣传规模,以“六一”国际儿童节为契机,组织儿童健康促进宣传周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弘扬儿童健康促进主旋律,打造“1+17”模式市、区联动宣传格局。

    三、进度安排

    (一)组织筹备阶段(2024年5月)

    制定重点任务实施方案和计划。组织开展儿童健康特色单位、儿童疾病诊断评估机构、妇幼健康双十专家和金牌讲师遴选。筹备“六一”儿童健康促进宣传周活动。

    (二)推进实施阶段(2024年6-10月)

    开展儿童健康促进宣传周活动。开展现代产房、母婴友好医院、儿童健康友好社区、青少年保健示范门诊、专家工作室、家长学校等建设评估。推进妇幼保健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档升级。提升转诊服务效能,规范新生儿救治服务,夯实儿童心理保健、中医药服务和康复服务基础。推进儿童健康医体融合,加强托育健康支持,开展分类人才培养,深化儿童健康促进。

    (三)评估总结阶段(2024年11-12月)

    总结复盘儿童健康促进年工作成果,提炼典型经验、做法向全市推广,提出提升建议,促进工作走心、走实、走深。

    (四)持续提升阶段(2025年开始)

    坚持儿童健康促进年工作方向,实践新方法、拓展新内容,持续推动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及儿童发展纲要规划有效实施。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儿童健康促进年工作,将工作与推进健康中国和健康北京建设、推动公立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落实分级诊疗等工作相结合,明确主体责任,强化属地管理,坚持因地制宜,广泛开展动员,调动辖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参与积极性。相关工作成效将纳入妇幼保健院绩效考核、区域母婴安全筑基评价及各类妇幼健康工作评估。

    (二)切实推动实施

    市卫生健康委将加强儿童健康促进年全过程管理,定期开展过程跟踪,监测工作进展。各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根据重点任务和进度安排,结合实际,充分挖掘辖区医疗机构优质资源,参与优质机构、优秀队伍组建,组织辖区医疗机构全面落实儿童健康促进年各项任务,切实做到工作有机制、推进有措施、结果见成效。

    (三)促进持续发展

    各区、各医疗机构要通过儿童健康促进年工作,夯实队伍建设,强化创新发展,深化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能力,树立北京儿童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特色品牌。及时总结经验,广泛宣传推广,促进互学互鉴,以点带面,推动儿童健康事业蓬勃发展。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