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服务的实效,就是主题教育的成效。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卫生健康委坚决站稳群众立场,从群众期盼入手,精准发力,推出一批实招硬招,切实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针对儿童看病就医的难点,积极发挥首都卫生健康系统的儿科优质资源,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加强学科建设和医学创新,让更多患儿能够就近就便就医,以群众健康服务新实惠检验主题教育新成效。
破解暑期就医难题,医疗服务更有速度。暑期伊始,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检查、择期手术、疾病诊断等医疗服务需求明显上升。首都卫生健康系统坚持问题导向,通过优化统筹号源设置、延长门诊时间、增加手术排班、扩容互联网诊疗等举措,全力服务暑期医疗高峰。北京同仁医院详细分析既往暑期门诊运行情况,针对暑期青少年儿童屈光不正、斜视、弱视诊疗需求增长的情况,调整眼科暑期门诊及号源设置;每周增加儿童屈光出诊单元35个、号源900个;崇文门院区开启周末眼科日间手术,方便群众就医。北京儿童医院增设周末专业/专病门诊,结合科室实际,每日开放一个不限号的专业门诊;增加静脉采血排号机数量,采血咨询处、门诊化验室、方舱化验室、生化室将每日工作时间提前,检验中心延长收标本时间,提升检测时效,进一步缩短检验报告时间。首都儿科研究所搭建“首儿直播间”,每周三中午12点开播,临床专家线上义诊,为患儿解答病症问题,按需开具检查单并预约检查项目;推出线上直播咨询答疑,医生实时解答网友提问、互动回复;开展MTD团队在线义诊活动,儿童血管病、疑难罕见皮肤病两大团队为10名患者提供“一人一策”诊疗方案,让患儿足不出户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专家来到“家门口”,医疗服务更有广度。首都卫生健康系统紧盯群众所急所需所期所盼,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采取医联体建设、资源下沉等形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儿科医疗服务。北京小汤山医院与北京儿童医院在合作共建“北京儿童医院小汤山诊疗中心”,京北地区患儿在小汤山医院即可享受到儿童医院专家的优质诊疗服务,急危重症患儿也可通过绿色通道转诊到儿童医院,真正做到优质资源下沉、服务半径拓展。诊疗中心还将结合儿童医院的儿科医疗、科研、健康管理等优势,和小汤山医院的康复专科特色优势,打造国家级儿童临床与康复一体化平台,为患儿提供更优更好的康复和医疗服务。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走进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为百余名学生、老师及家长进行专科诊查、用药指导和健康咨询,针对性给出治疗方案和建议,关注特殊学生心理健康,鼓励阳光成长。北京口腔医院赴东城区培智中心学校,从牙齿的基础知识、影响牙齿健康因素、龋齿的危害与防治、正确刷牙方法、牙外伤的紧急处理等方面,为特殊儿童详细介绍了口腔健康保健常识,为特殊儿童的口腔健康保驾护航。
优化学科建设,医疗服务更有力度。学科建设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首都卫生健康系统切实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加强学科建设和临床科研,让群众共享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成果。北京朝阳医院聚焦儿童矮小疾病就医难点,成立儿童矮小门诊,为14岁以下儿童提供发育状况评估、健康咨询和矮小症治疗等服务,助力儿童生长发育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首都儿科研究所聚焦新生儿先天性膈疝修补技术难题,启动“胶原基质生物膜用于新生儿先天性膈疝修补的前瞻性、单组、多中心临床试验”,推进修补膈肌缺损、膈肌组织再生、促成膈肌结构形态及功能恢复的新技术。北京儿童医院聚焦儿童意外伤害,成立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意外伤害中心,将儿童意外伤害纳入急诊、重症、烧伤整形、骨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神经外科、精神心理等多个专业领域,开展相关临床研究,提升整体救治水平,探索儿童意外伤害预防模式。
将患儿放在心上,医疗服务更有温度。呵护儿童健康,承载生命重托。首都卫生健康系统努力把大事做好,把小事做细,把细节做精,提供有温度的儿科医疗服务。宣武医院积极响应接诉即办患儿家长购置罕见病用药“麦格司他”的诉求,召开特殊购药协调会,探索特殊购药途径,获批成为尼曼匹克病门诊特殊病诊疗定点医院,患儿在医院门诊开具相关药品可享受住院报销比例及额度,极大减轻患儿家庭经济压力。首都儿科研究所聚焦缓解患儿就诊压力和紧张情绪,首个儿童公益空间——英雄能量站正式揭牌投入使用,为就诊患儿提供温馨舒适的就诊环境,通过情景互动、手工活动等形式丰富的服务,改善就诊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