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人才”表彰座谈会在北京召开。首都卫生健康系统共有10人入选第十四批“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
“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人才”是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评选表彰的人才专项奖励项目,表彰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卫生健康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紧紧围绕“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坚决落实首都城市功能战略定位,锐意创新,攻坚克难,涌现出一批业务精良、成绩突出的优秀人才,为首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
首都卫生健康系统入选名单
(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全意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朱俊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中心主任;
吴永健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主任、结构性心脏病中心副主任;
沈 琳 北京肿瘤医院副院长;
张声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主任;
陈志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临床中心主任;
顾 晋 首钢医院有限公司院长;
曹春梅 北京市临床医学研究所副所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副主任;
蒋协远 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所长;
童朝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全意
王全意,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流行病学首席专家。长期工作在疫情防控最前线。完成全球第一个医务人员佩戴N95口罩和外科口罩防护效果随机对照试验,为国内外传染病防护标准制定提供了关键证据。与北京海关、地坛医院、友谊医院合作发现全国首例输入性黄热病、裂谷热和猕猴疱疹病毒病例。通过创新大城市鼠疫处置模式,稳妥应对了肺鼠疫疫情。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长时间连续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创新提出了“风险点”排查的方法。在2008年奥运会中设计实施了传染病预警监测,作为冬奥组委公共卫生处负责人构建了2022年冬奥会疫情防控的技术体系,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获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13项,在柳叶刀等国际期刊发表英文论文120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朱俊明
朱俊明,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中心党总支书记、心外一党支部书记,成人心脏外科医学中心主任兼主动脉外科中心主任。
作为主动脉外科的领军人物,朱俊明教授带领的团队令我国主动脉夹层外科围手术死亡率由20%下降至5%。他创建的主动脉夹层绿色通道每年接诊近800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从接诊到手术最快2个小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他不断优化、创新外科手术策略,参与完成我国首部主动脉外科专著,拥有迄今全球最大一组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诊疗的单中心数据,身体力行地将主动脉外科诊疗技术推广至国内外。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吴永健
吴永健,中国致公党党员,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医疗卫生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冠心病中心主任、结构性心脏病中心副主任、冠心病二病区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心血管病的临床治疗和科研工作。全国冠心病介入治疗手术量最大的术者之一,尤其擅长高危复杂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在冠心病器械治疗研究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积极倡导将心脏康复贯穿于冠心病诊疗全过程,提出临床需求驱动下的心脏康复新模式。我国老年瓣膜性心脏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技术最早的探索者和引领者之一,主持和参加了我国所有该技术相关器械的研发和临床试验。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2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等。
北京肿瘤医院 沈琳
沈琳,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学者,北京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CACA和CSCO肿瘤药物临床研究首届主委、肿瘤精准治疗专委会现任主委。
沈琳教授是我国消化系统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发起人,引领开展多项多学科协作的临床研究,建立全球认可的胃食管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新模式,研究成果降低胃、食管癌死亡风险30-40%,改写国内外临床实践指南,使我国胃癌内科精准治疗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制定国家MDT诊疗规范,推广覆盖全国32个省2及自治区,造福患者超10万例,降低消化系统肿瘤死亡风险32-46%,延长患者生存1.4-3倍。建立了胃癌精准靶向治疗新标准,首创食管癌的中国免疫疗法。作为全球Leading-PI,设计并主导国际多中心胃癌食管癌临床研究,引领国际新决策;主导90余项I期临床研究,其中20余项进入关键性II-III期,12个产品获批上市,13个适应症获批。
以第一完成人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CACA科技奖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第四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张声生
张声生,主任医师,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首席专家、消化中心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首都名中医。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全国脾胃病协作组组长,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带头人,国家华北区域脾胃病诊疗中心负责人,国家脾胃病区域诊疗中心联盟牵头人,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副理事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学科、重点专科、继续教育基地带头人。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专业委员会会长,第1-2届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主任委员,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中西医整合消化病分会主任委员等。
坚持中医临床一线工作33年,专注于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疑难病和功能性胃肠病疗效提升和中医治疗科学内涵研究,领衔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调肝理脾重点研究室”,创新建立“调态消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中医“二步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调肝理脾”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等优效治疗方案并广泛推广运用。先后主持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研发攻关等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主编国家出版基金支持的《中华脾胃病学》等著作15部。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等成果1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已企业转化2项。先后获得北京市卫生局优秀共产党员、首都医科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首都精神文明委员会“最美北京人”、国家卫健委百姓健康频道(CHTV)“健康卫士”、荣耀医者“消化专科精英”和“金牌团队”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陈志海
陈志海,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临床中心主任兼感染二科主任、感染中心第二党支部支部书记。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首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北京市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长期从事传染病临床诊疗工作,牵头制定国家卫生行业标准1项,参与狂犬病、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多种传染病的临床诊疗方案/指南制定。担任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感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北京预防医学会感染病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
作为第一主编编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及病例精粹》,并参与完成《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临床路径》第一版、第二版;牵头组织撰写《新冠病毒抗体的临床应用及结果判读》《新冠肺炎抗病毒方案选择》《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复阳”的认识与处理》。
首钢医院有限公司 顾晋
顾晋,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九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全国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六届)主任委员, 国家卫健委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专家组长,美国外科学院院士,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荣誉院士,法国国家外科科学院外籍院士。
顾晋教授始终坚持在消化道肿瘤临床的一线工作,对消化道肿瘤的诊断治疗,特别是结直肠癌的诊疗工作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注重将国际消化道肿瘤的技术引入国内临床实践,并结合中国人的特点,总结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结、直肠癌诊疗技术,对直肠癌的术前放化疗、结肠癌的综合治疗、直肠癌的外科手术等方面具有很深的学术造诣,是推动我国结直肠外科学科发展的学科带头人之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曹春梅
曹春梅,中共党员,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临床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副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青年北京学者等人才计划,获“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人社部)“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等荣誉。长期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的基础医学研究,全链条研究心脏损伤的发生和保护机制,发现了心肌细胞保护的新分子,取得系列突破成果,为心血管疾病临床防治提供了潜在靶点,进而支撑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早预警、早诊断及早干预,成果获国内外同行高度认可。
迄今在国际生物医学和专业领域顶级期刊如Nature、Circulation等发表论文38篇,累计被引2300余次。获国家专利授权4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课题等国家级课题12项。先后任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和《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等国际国内专业期刊编委、任北京生理科学会副理事长等。
北京积水潭医院 蒋协远
蒋协远,北京积水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所长,国家临床试验机构主任,创伤骨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全国抗震救灾模范”“首都十大健康卫士”“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中国医师奖”“中国医院协会优秀医院院长”等荣誉称号。
坚持临床一线工作38年,长期专注于骨创伤疾病的临床诊疗与应用研究工作。在国内率先建立复杂肩肘创伤的临床治疗体系;较早组建了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治疗为特色的老年创伤治疗中心;开展以医工交叉为特色的智能骨科系列研究。,主持研制成功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天玑2.0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目前位列我国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装机量首位。近年来开展了基于骨科手术机器人与3D打印智能制造个性化骨科植入物的智能骨科基础技术与临床转化研究,突破了骨科手术机器人3D影像导航、严重关节毁损伤的3D数字化假体重建修复、国人肘关节骨折数据库特征数据挖掘、5G远程骨科机器人手术安全控制等关键技术。率先开展了世界首例机器人3D导航肘关节运动轴精准定位手术,在国内率先建立智能骨科研究型病房并开展骨科机器人创伤手术规范化队列研究,建立了目前国内最大例数的肘关节骨折数据库。
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12项,发表论文及相关专著30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等7项奖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童朝晖
童朝晖,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北京市呼吸与危重症诊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长江学者、北京学者、“高创计划”领军人才等。担任中华医学会理事、国家卫健委医疗机构感染防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会长、中国控烟协会呼吸病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常委等职务。
从事呼吸与危重症专业工作30余年,在SARS、禽流感、青海鼠疫、北京鼠疫、新冠肺炎疫情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肺孢子菌感染免疫方面做了长期、持续、系统的深入研究,在国际主流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相关研究成果对PCP临床治疗潜在靶点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介入呼吸病学领域,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多项先进技术,并在国际上创新性地将自发荧光成像技术应用于内科胸腔镜。
先后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首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医师奖”等荣誉。近年来先后在国内外发表文章 230 余篇,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