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12211家,其中医疗机构11983家(含三级医疗机构138家、二级医疗机构185家、一级医疗机构626家),其他卫生机构228家。全市卫生人员39.5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2.2万人、其他技术人员19363人、管理人员19996人、工勤技能人员31422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362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12.5万人、注册护士14.3万人。医疗机构编制床位145329张,其中医院132870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444张;实有床位133932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123家,其中中心360家、站1763家;卫生技术人员32294人。村卫生室2849家,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324人。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2.97/10万,户籍人口孕产妇死亡率3.73/10万;常住人口婴儿死亡率1.34‰,户籍人口婴儿死亡率1.26‰。医疗机构共诊疗23102.4万人次,出院379.5万人次;编制床位使用率58.2%,实有床位使用率65.9%,平均住院日8.1天;医师日均担负诊疗7.9人次和住院0.8床日。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门诊患者次均医药费701.9元,其中药费305.2元;住院患者人均医药费用25372.6元,其中药费5114.0元。全市甲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53879例,报告发病率246.1/10万;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84106例,报告发病率384.2/10万。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费用2997.4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财政拨款551.4亿元,比上年增长16.0%。
【新冠疫情防控】综合利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样检测和基因测序分析等办法,快速、准确、高效查找感染来源、梳理传播链条。落实优化调整措施,扎实推动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应对规模性疫情急救转运需求,迅速提升120应急指挥能力,多途径补充院前急救人员,畅通院前院内衔接通道,组建非急救转运专班。建立网格化三级救治体系,快速提升发热门诊、急诊、重症救治能力。发挥家庭医生(团队)作用,帮助指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居家康复期间自我健康管理,对老年人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开展调查摸底并进行分类管理。开展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心理健康促进专项行动,有效畅通居民心理健康线上+线下全程服务链。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截至2022年12月31日,北京市累计报告接种6441.4万剂,接种2373.6万人。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制定《北京市关于借鉴推广福建省三明市医改经验的工作方案》,从有效提升服务体系效能,持续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策等7个方面明确了29项工作任务。制定《北京市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动北京市人民政府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签订《共建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合作协议》,在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开展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加强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本市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组织开展2个批次40个药品京津冀区域联盟带量采购,启动临床常用84个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有序推动第六批(胰岛素专项)、第七批国采中选结果落地实施。
【健康北京建设】组织开展健康北京行动年度监测评估,举办第六届“健康北京周”系列主题宣传活动,持续深入开展《首都市民卫生健康公约》进社区活动。积极做好重点场所爱国卫生工作,加强城乡结合部等人居环境整治。组织开展以“爱国卫生七十载 共创健康新时代”为主题纪念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主题展,广泛开展以“文明健康,绿色环保”为主题的爱国卫生月系列活动。全力推进丰台、大兴区国家卫生区创建,积极指导东城、西城等14个区做好国家卫生区复审工作,累计已有162个街道开展北京市卫生街道创建并获得命名,21个乡镇通过验收被正式命名为北京市卫生乡镇。推进全面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新创建健康机构66家。开展第五届“你戒烟 我支持”科学戒烟活动,组织开展控烟健康跑及线上戒烟活动,全市无烟党政机关建成数量1438家、建成率达100%。加强病媒生物防制,积极开展灭鼠、灭蚊蝇、灭蟑等活动。
【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区域协同发展】加快实施重大医疗卫生疏解项目建设,朝阳医院东院已完工,友谊医院顺义院区完成内装修,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完成外装修,口腔医院迁建、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安定医院大兴院区项目纳入市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宣武医院房山院区、儿童医院新院区申报纳入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北京中医医院新院区选址基本确定。积极推进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支持雄安新区交钥匙新建医院完成主体结构封顶,持续推动中日友好医院、安贞医院、友谊医院等央属、市属医院对口支持北三县医疗机构,签署新一轮巩固深化京冀张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框架协议,74家医疗机构纳入第五批京津冀地区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范围,“京廊”“京衡”等中医药协同发展工程积极推进。
【卫生应急与公共卫生】推进院前医疗急救设施标准化建设,已完成465处院前医疗急救设施的标准化建设和验收,救护车辆同步配置到位,急救呼叫满足率稳定在97%以上,急救服务满意度稳定在98%以上。加强模块化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完成一支359名队员、涵盖8个专业模块的市级卫生应急队伍组建,制定完成市、区两级专业医学救援队伍建设的试行标准,组织开展33次培训演练。除新冠疫情外,全市未发生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率、报告及时率、规范处置率均为100%。全市120院前急救力量共完成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任务1383起,出动车辆3687车次,转送伤员3741人次。
以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推进艾滋病综合防治,继续保持病人治疗覆盖率、病毒抑制率在较高水平,病死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以《北京市遏制结核病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9-2022年)》为行动指南推进市区两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规范化建设,探索针对危急重症、特殊人群结核病患者的转诊机制和救治模式,做好学生等重点人群的主动筛查。加强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连续16年为本市中小学生和60岁以上户籍老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全市适龄儿童常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9%以上。组织开展第八轮北京市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继续推进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重点慢病高危人群的筛查管理,为22.4万名小学生、34.7万名学龄前儿童提供免费口腔检查及窝沟封闭防龋服务,为27.8万名老年人提供脑健康体检(痴呆风险筛查)服务,11种新增精神科药品纳入北京市严重精神障碍免费基本药品目录。
【医疗卫生服务】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投入,开工建设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层配备制氧机等10种设备总计5710台,配置指夹式脉搏血氧仪4.3万余个。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及工作人员情况调研,制定《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配备标准(征求意见稿)》。印发《关于做好医保基金支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有关工作的通知》,优化医生签约服务费政策,提升签约服务质量与规模。继续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社区用药登记等情况督导。印发《北京市关于加快提升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工作方案》,明确强化政府发展农村医疗卫生职责、改革完善村级医疗机构运行机制、促进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等系列举措。开展“退休医学专家支援生态涵养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城市大医院定点帮扶远郊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等项目,推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农村基层。
印发《北京市优化国际医疗服务工作方案》,支持规范医院国际医疗部发展,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有效衔接,优化国际人才服务模式。印发2022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部署7方面31项优化医疗服务措施。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启动第二批市级专科医联体建设,继续推进紧密型儿科医联体建设试点。 印发《北京市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康复医疗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创新康复医疗服务模式、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印发《北京市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项目目录(2022版)》,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数量从39增加至60项。加强临床用血工作管理,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印发《北京市无偿献血者临床用血费用减免工作实施方案》《北京市无偿献血者临床优先用血工作实施方案》。继续开展医疗质量与评价,推动质控管理工作精确化、标准化。加强发热门诊管理,严格院感防控。组织召开2022年北京医务社会工作推进会,开展医务社工系列宣传。
【生育服务和妇幼健康】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就组织实施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出多项举措。着力推进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开展托育机构基本情况、家庭托育需求调研,出台托育机构用水用电用气用热执行居民价格政策,将婴幼儿照护服务技能提升纳入全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友谊医院、同仁医院、积水潭医院和天坛医院4家市属医院被确定为首批医院办托试点单位,158家托育机构完成备案,新创建95家示范性托育机构。举办新型婚育文化系列宣传活动,计划生育家庭伤残、死亡扶助金分别由现行标准590元、720元提高到740元、900元。
继续开展区域母婴安全保障筑基行动,实施孕产期安心行动。制定印发《北京市现代产房建设评估标准》,遴选确定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为北京市现代产房建设单位。启动功能性出生缺陷救助项目,开展先天性心脏病一体化服务工作,将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病种由3种扩增至12种,完成100余万人次儿童五类重点疾病筛查。推进妇幼保健院标准化建设及规范化管理,建成母婴友好医院34家、儿童健康友好社区28家,实现更年期保健专家工作室区域建设全覆盖。优化出生医学证明管理服务。启动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升降浮沉”工程。
【老龄工作】加强老龄工作统筹,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首都老龄工作的实施意见》,发布《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1)》,举办2022智慧康养高峰论坛,组织开展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工作督导,完善老龄健康信息协同与决策支持平台功能,继续做好老年人权益保护、老龄政策宣传、人口老龄化国情市情教育等工作。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发布《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评定技术规范》,开展失能失智老年人管理项目,启动老年口腔健康行动,居家安宁疗护项目列入亚行援助项目规划。深化医养结合,会同相关单位开展医养结合机构违法行为排查,北京市100家医养结合机构和河北省环京县市10家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北京市医养结合远程协同平台。
【中医药工作】完善《北京市中医药条例》配套规范性文件,制定《北京市西医医师学习中医管理暂行办法》《北京市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人员跟师学习管理办法(试行)》。实施中医药服务基层行动,持续推进名中医身边工程、中医治未病健康促进工程、中医健康乡村、健康养老示范工程、中医儿科内病外治“321”工程。组织开展中医质量管理工作,完成首批“十四五”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开展北京地区中医药防治慢性病办公室建设,规范慢性病诊疗行为。发布《北京市“十四五”中医护理发展规划》,启动北京市第二批“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建设,评选出首批北京市示范中医护理门诊。继续推进全国(基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3+3”工程传承室站等建设,开展北京市中医妇幼名医传承工作室落户工程。抓好中药骨干人才培养,加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推进中医药继续教育改革。继续开展中医药文化资源调查,遴选第三批北京市中医药文化素养教育试点基地,编制中小学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指南。
【依法行政】持续推动传染病防治地方立法,开展《北京市精神卫生条例》修订立法研究,废止《北京市献血管理办法》,启动对《北京市实施〈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条例〉办法》的立法后评估。开设“医法解说”线上普法节目,组织首都卫生健康系统法治动漫微视频优秀作品展示活动,开展《北京市献血条例》普法宣传,完成北京市医疗机构法治建设情况基线调查。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与重大行政决策管理,做好行政复议与应诉,充分发挥好法律顾问作用。积极推进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及5.0版改革,持续推进“证照联办”和告知承诺制改革,组织排查卫生健康领域市场准入隐性壁垒,健全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严格落实助企纾困改革措施。发布12项卫生健康地方标准,开展卫生健康地方标准复审及实施效果评价,做好卫生健康标准宣贯培训工作,“航空医疗救护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入选市场监管总局第一批综合标准化试点典型案例。
【综合监督】加强依法行政与行刑衔接工作指导,推进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综合监管,开展医疗机构信用分级分类评价工作。发挥基层卫生监督协管队伍网络前哨作用,完成对全市57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监督协管标准化建设评估。修订《北京市卫生健康行政处罚裁量细则》,落实“首违不罚”“从轻减轻”的规定,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行为,统一执法尺度。开展北京市医疗乱象专项治理,严厉打击整治医疗诈骗、虚假广告、欺诈骗保等行业乱象,促进医疗行业规范有序发展。组织开展全市高校公共卫生专项监督检查、民办高等学校卫生安全检查、游泳场馆水质专项检查、消毒产品非法添加禁用物质成分监督检查等工作。
【食品安全】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定《北京市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章程》,进一步完善充实食品中潜在有害物质的危害评估及风险评估数据库建设,开展食品安全基础科学和前沿科学研究。组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宣贯,开展合理膳食乡村示范活动,做好食品企业标准备案等工作。北京市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综合信息平台投入试运行,该平台可实现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风险监测及评估全链条信息化、标准化,并为实现风险评估的数字化奠定基础。
【职业健康】持续做好职业病监测工作,监测覆盖率达到100%,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率达100%。推进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推动52家企业完成工艺技术改造升级、原辅材料替换。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培训工作,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组织职业健康传播作品评选表彰工作,重点企业员工职业健康培训率达97%。加强各级医疗机构职业病防治,开展第三批尘肺病康复站建设工作,推动平谷区等10家小微企业职业健康管理达到规范化要求,中芯北方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等企业获得第一届“北京市健康企业”称号。
【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2022年,北京市医疗卫生机构新立项科研项目6910项,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立项支持124家医疗卫生机构494个项目开展心脑血管、肿瘤、神经系统等34个西医和中医学科领域的研究。持续推进第一、二批研究型病房建设,启动第三批10家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设。首次对100项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项目开展了现场监督检查,持续做好医学伦理管理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遴选高层次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建设项目第二批10名领军人才、30名学科带头人、50名学科骨干,7人入选“青年北京学者”。市区疾控中心核增1367名人员编制,全市疾控机构编制数达到常住人口2.3/万。朝阳医院获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继续开展紧缺专业人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做好儿科、精神科、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强化基层卫生人员培训,依托首都医科大学招收免费定向培养乡村医学生137人。
【国际合作与对口支援】持续推进援几内亚医疗队工作,中非友好医院建设试点项目收官,对口医院合作机制建设项目启动。援几内亚医疗队完成按期轮换,组建派出援瓦努阿图医疗队。首次以双年度项目的形式遴选“一带一路”国际卫生健康合作项目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项目,成功举办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及北京国际医学论坛。对接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开展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县医院帮扶工作,对接河北省张家口市和山西省长治市开展医疗卫生合作帮扶工作。完成第五批第一期与第四批第三期援青医疗队交接,组织并派出了第十批第三期援疆医疗队、第十批第一期援藏医疗队。构建高原中心援派干部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组织召开健康管理方案沟通论证会。
【信息化建设】依托健康云统筹做好行业云、网等信息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组织开展健康云应用及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入云工作,初步完成北京市医学影像云试点上线试运行。持续推进一人一码健康数据试点汇聚,完成全市所有出生数据、30家综合医院电子病历数据、全市所有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电子健康档案数据、疫苗接种数据、部分体检机构体检数据的归集整理。积极推进重点医院5G网络建设,鼓励医院开展5G+急诊救治、远程诊断、远程治疗等医疗健康应用。逐步探索卫生健康数据安全使用机制,加强重要信息系统保障工作。
【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研究部署市卫生健康委主管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组织召开全系统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会,在全系统开展“喜迎二十大 丹心护健康”党组织服务群众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北京老医药卫生工作者协会、屈晓霞分别被评为2021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服务标兵,6个党支部、13名党员案例入选《致敬榜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庆祝建党100周年专题活动典型案例汇编》,市卫生健康委“永远跟党走”百姓宣讲团获评北京市优秀宣讲团。庞星火被评为“中国好人”,孙宁被评为“最美医生”,朱俊明等7人被评为“中国好医生”,逄宇、郭贺冰被评为2022“北京青年榜样”年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