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2007年,全市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6 189个,比上年增加1 311个,其中医疗机构 6 039 个,包括医院535个,医院比上年减少6个。床位总数83 736张,比上年增加2 296张,其中医院床位76 915张,比上年增加2 153张。卫生人员总数182 475人,比上年增加16 19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39 275人,比上年增加12 371人,卫生技术人员占卫生人员总数的76獲33%;乡村医生 5 506 人。执业医师总数54 989人,护士总数50 890人。全市平均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院实有床位5獲13张,执业医师3獲37人,护士3獲12人。政府办医疗机构平均每一门诊人次医疗费用219獲17元,平均每一出院患者医疗费用12 058獲48元。本市户籍人口1 213獲3 万人,出生率6獲45‰,死亡率5獲51‰,自然增长率0獲94‰。人均期望寿命80獲24岁,其中男性78獲47岁,女性82獲07岁。
2007年北京市卫生事业费277 913獲26万元,比上年增长19獲53%。卫生系统固定资产1 080 907獲76万元。
全年市政府安排卫生项目投资12獲695亿元,其中5獲38亿元安排给市属(管)单位基建项目,4獲7453亿元安排给17个区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建项目,2獲5689亿元安排给区县其他16个卫生建设项目。市卫生局所属(管)单位大型基建项目共计10个,其中续建项目2个(地坛医院迁建工程、儿童医院急救楼加层改造工程),新开工项目4个(友谊医院干保楼、安贞医院门诊综合楼、老年医院门诊楼及附属用房、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建设工程),竣工项目2个(佑安医院改扩建一期工程、朝阳医院改扩建一期工程),当年开工当年竣工项目2个(世纪坛医院体检中心扩建工程、老年医院康复中心及食堂改扩建工程)。总建筑面积381 848平方米,完成投资69 633万元(其中政府投资39 233万元);完成征地项目1个(小汤山医院征地),征地补偿费4 999獲2万元(均为政府投资);已批立项、正在进行前期准备的基建项目4个(北京儿童血液肿瘤中心项目、宣武医院改扩建一期工程、急救中心改造项目、安定医院门诊楼及附属用房工程),前期准备工作投入资金14 700万元(含征地拆迁费14 200万元),其中安排政府投资14 500万元。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卫生防疫、重大疾病防控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医疗救治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等“一个机制、四个体系”为核心的首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和成就,在防控重大传染性疾病和处置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加强疾病防控,杜绝重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全面加强鼠疫防控,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省区市之间地区联防的鼠疫防控机制和常备不懈的鼠疫疫情防控体系。禽流感防控成效显著,本市既未发生禽间禽流感,更未发生人间病例。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艾滋病防控工作得到强化并取得良好成效。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结核病防控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本市结核病疫情继续保持在全国最低水平,结核病的控制程度已接近发达国家大城市的水平。
预防接种工作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在全国率先将甲肝疫苗纳入到儿童计划免疫中。本市除将国家规定的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免疫规划外,还将水痘纳入免疫规划,实施免费接种。全年开展适龄儿童预防接种300万针次,对27万外来儿童的漏种疫苗情况进行了调查,及时补服补种了脊髓灰质炎、白百破、麻疹、乙肝、乙脑和流脑等疫苗。连续4年对外来务工人员免费接种麻疹、流脑疫苗,累计接种300余万人次。本市已连续23年无脊髓灰质炎病例,连续12年无白喉病例。麻疹、百日咳、新生儿破伤风、流脑、乙脑等传染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均控制在历史最低水平,10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从接种疫苗前的4獲23%降到0獲5%以下,乙肝发病率下降了87獲3%,提前达到了卫生部提出的到2010年全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的目标。
流感防控取得重大突破,市政府出资1亿元,为本市60岁以上老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对在校中小学生实行减免50%接种费用。全市共为180万居民接种了流感疫苗,其中60岁以上老人83獲8万人,接种率达到46獲15%。
2007年,全市常住人口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421獲02/10万,比上年下降6獲16%;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427獲46/10万,比上年下降5獲29%。全市人均期望寿命80獲24岁,比上年增加0獲17岁。
社区卫生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体现公益性运行的机制开始建立,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功能正在显现。规划设置、标准化建设的35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 95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已分别完成167个和2 137个,完成率达到70%。对312个品种(923个品种规格)的社区卫生服务常用药品实行了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社区常用药品价格平均下降了30%以上,为群众让利4獲46亿元。对卫生行政部门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从机制上切断了医务人员收入与业务收入的直接联系,解决了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弊端。全市有93家二、三级医院至少与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一对一双向转诊、技术扶持、管理辐射、人员双向交流和大医院医生定期下社区服务的对口支援制度。创新服务模式,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为近10万孕产妇和46万 0~6岁儿童提供了预防保健服务,为32獲6万农村妇女提供了妇女病普查服务,对流动儿童全部实施了计划免疫管理,为60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近60余万份,家庭病床6 300余张。城八区建立了1 181个以全科医师、社区护士、预防保健人员组成的服务团队,覆盖了216万户居民家庭和770万居民,覆盖率分别达到74獲21%和82獲47%。有5 052名被群众称为“片儿医”的医务人员深入到家庭,把社区居民的健康按责任片管起来。实施了社区卫生队伍建设“四个一批”工程(即招收一批应届医学专业大学毕业生,从大医院下社区一批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人员,引进一批专业人才,返聘一批退休专业人员)。
农村卫生对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逐年落实。制订《北京市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科学发展、有序建设提供了依据。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农村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市政府制订了乡村医生基本待遇和养老保险政策,稳定了村级卫生队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完善,农民参合率88獲89%,参合农民补偿受益面达到74獲69%,在保障内容上,逐步由侧重大病统筹为主向住院与门诊医疗费用统筹兼顾过渡。广泛开展农村健康教育活动,农民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健康保健意识进一步提高。
“医院管理年”和“创建人民满意医院”活动年内,制订了《北京地区医院管理考评标准实施细则》,增加了7项内容(共42项)、21个指标(共152个)、237个考核点(共662个),并制订了《北京地区民营医疗机构管理考核评价标准》和《实施细则》,内容涵盖医疗质量管理、医疗服务考核、强化依法执业、严格费用管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等五大方面33项内容110项指标,总计1 000分,另设否决指标10项,初步构建了符合民营医疗机构管理需求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加强医院管理和服务的考核评价与巡查工作。在全市开展了抓管理、迎奥运医院实地考核评价工作,组织专家按照新修订的《实施细则》对全市二、三级医院的医院管理、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行业作风、便民服务等进行了全面考核与评价。采取区县卫生局交叉检查的方式,对全市民营医疗机构开展了实地考核评价。组织医疗机构评价和巡查专家组对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落实《处方管理办法》、完善便民措施、加强门诊服务、医院感染管理和规范病案首页填报等进行了巡查和考核评价。
严格医疗技术准入和药事等管理。制订了《北京市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规划(2007~2009年)》,对申请开展器官移植的医院进行了临床应用能力评价,确定了北京地区首批开展人体器官移植的医院。开展了北京地区医疗机构开设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采集和移植、肢体延长术等临床医疗技术的考核评价。组织专家根据《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对申报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54家医院进行了实地考核评估。制订了《北京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核心制度(试行)》和《北京地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加强医务人员服务能力建设,组织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开展了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严密组织、严谨态度、严格要求”的“三基三严”为重点的岗位练兵活动,医务人员在法规制度、文明礼仪、服务规范、外语水平、工作技能等多方面得到了锻炼,服务技能和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采取多种措施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取得新进展。三级医院落实了预约挂号、专家错峰出诊、周末门诊、简易门诊、延长门诊采血服务时间等便民措施。全市医疗机构实行了门诊病历“一本通”(即患者到全市任何医院看病,只需拿着统一印刷、统一格式的一本门诊病历即可),三级医院实行了检验报告“一单通”(即检验报告通用)。
通过持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和“创建人民满意医院”活动,全市医疗机构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为14獲6天,较上年下降1獲2天;实有病床使用率80獲6%,较上年提高2獲6个百分点;实有病床周转次数18獲2次,较上年提高0獲7次。
卫生执法监督深入推进餐饮业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全市餐饮业卫生水平明显提高,A、B、C级餐饮单位占全市餐饮单位总数的99獲56%。《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规范》正式颁布实施,以奥运场馆、签约饭店、定点医院、大型商场超市为重点,启动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工作。继续推进打击非法行医和对医疗机构执业行为长效监管机制的建设,人民群众就医安全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
卫生人才培养和卫生科研专科医师培训工作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经卫生部认可的全市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10个,共有2 291名住院医师接受培训。建立了28个专科医师临床技能培训考核中心,承担全市住院医师临床技能培训与考核。启动了急诊急救人员的培训,到年底,全市4 091名二级以上医院急诊急救医护人员和院前急救人员接受了规范的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和重大灾害处理培训。在全国率先对康复、B超、口腔、检验等10个岗位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行全员岗位培训,参训1万余人,有7 000余人参加了考核,60%取得了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加强乡村医生培训,组织全市乡村医生开展了岗位培训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首批面向无学历乡村医生开展的普通中等医学学历教育的学员毕业,来自全市12个区县的439名乡村医生领到了毕业证。医学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就,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35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
妇幼保健全市妇幼保健继续围绕“两降”(降低孕产妇、婴儿死亡率)、“三提高”(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妇女健康水平、儿童健康水平)的目标开展工作。妇幼保健主要指标维持在较高水平。孕产妇死亡率16獲74/10万,婴儿死亡率3獲8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獲61‰,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为零,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6獲29%,0~6岁儿童系统管理率96%。为加强婚前保健,市卫生局、市民政局等制订了《进一步加强婚前保健工作的意见》,在全市推行免费婚检。在朝阳、西城、怀柔启动了适龄妇女免费筛查子宫颈癌、乳腺癌工作。进一步加强出生缺陷一级、二级、三级预防措施,扩大出生缺陷人群监测覆盖面,开展“健康宝宝、幸福家庭——预防出生缺陷”系列宣传活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年内,拟订了《关于促进首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全面推进中医药进社区工作,全市9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探索名医传承长效工作机制和运行模式,启动了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和优秀传承人才培养联动工程。深入推进中医药科普,“中医中药中国行”北京站活动吸引了数十万群众参加,在同仁堂集团建立了首家中医药传统文化青少年教育基地,确立了5个市级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爱国卫生完成农民无害化户厕改造10獲4万座。建造联村水厂8座,单村更新水厂102个,扶贫工程12个,水处理工程35个,总受益人口26万人。怀柔区、门头沟区、昌平区、延庆县城、天安门和燕山地区被全国爱卫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区(县)”。创建北京市卫生村121个,健康促进示范村123个,健康社区273个,爱国卫生红旗单位35个。在东城区、西城区和石景山区开展了健康城区建设试点工作。在农村地区继续开展“送健康知识到农家,百场健康知识讲座”活动,全年举办各类健康知识讲座400场。根据《奥运病媒生物控制行动计划》,深入开展了灭蚊、灭蝇、灭鼠、灭蟑等“除四害”活动。
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制订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具体意见和分工方案》。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和院务公开,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市卫生局与市纠风办制订了《2007年北京市民主评议卫生系统政风行风工作方案》,从5月开始,几百名行风评议员历时半年开展了对本市卫生系统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对本市800多家各级医院进行明察暗访,促进了卫生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继续深入开展首都卫生系统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围绕长效机制建设,市卫生局制订了20个规范性文件。建立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不良记录制度,将北京远东德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19家有商业贿赂行为的医药公司列入不良记录,并将这些公司的名单在媒体上公布,规定北京地区各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两年内不得购买其药品、医疗设备和医用耗材。
国际合作全年签署20余个多边、双边国际合作协议、备忘录,获得国家科技部、市科委国际合作项目15个。进行多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累计接受资助125万元。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正常人和脑囊虫病患者脑脊液蛋白质组差异的合作研究”获国家科技部批准立项。完成2006~2007年度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的“北京市流动人口妇幼保健项目”和“贫困农村癫发病及治疗缺口的调查和癫患者关爱中心的可行性研究”项目。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开展控烟和无烟奥运项目,其中由市卫生局申报的2个项目已获批准。回龙观医院、地坛医院和同仁医院申请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1个已批复,另2个正在审批中。全年接待国外贵宾、专家和学者等2 594人次,其中协助卫生部、外交部等接待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等外宾8批38人次。完成第21批援几内亚医疗队的组队工作。
精神文明和行业作风建设以“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以奥运培训为载体,以评优创先为激励,以督导检查为动力,开展了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了评选“首都十大健康卫士”、“首都十大白衣天使”等活动。本年度首都卫生系统有33个单位获得省部级以上的荣誉,45人获得荣誉称号。不断壮大社会监督员队伍,及时征求意见,加大社会监督力度。把职工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与纠风工作结合起来,与加强行业管理和卫生执法监督结合起来,开展了医院管理年工作督导、奥运培训督导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