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一次门诊时,本人连续接诊了两位年轻患者,主诉都是肉跳,惴惴不安地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渐冻症”(即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一种平均生存期只有3-5年的进行性肌肉萎缩无力伴有肉跳的疾病)。经过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他们都不是渐冻症,于是病人安心地回去了。随着多年前“冰桶挑战”的宣传以及近年来媒体上的科普,很多人知道了渐冻症这个病,有些人一旦出现“肉跳”就非常焦虑。但实际上,肉跳并不等于渐冻症。
“肉跳”在医学上被称为肌束颤动,是指肌肉细胞不自主地收缩,导致局部肌肉出现颤动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生活中较为常见,但很多人对其原因和应对方法并不了解。
一、肉跳的原因
1. 生理性原因
• 疲劳和过度劳累:长时间的体力活动或精神紧张会导致肌肉疲劳,进而引发肌肉跳动。例如,长时间使用电脑、开车或进行剧烈运动后,肌肉可能会出现不自主的跳动。
• 压力和焦虑:情绪因素如压力、焦虑或紧张也会导致肌肉跳动。这是因为情绪波动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平衡,进而导致肌肉的不自主收缩。
• 睡眠不足:缺乏充足的睡眠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肌肉跳动。
• 电解质失衡:体内电解质(的不平衡会干扰神经和肌肉的正常传导功能,从而引起肌肉跳动。
2. 病理性原因
• 神经系统疾病: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肌萎缩侧索硬化(渐冻症)、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炎等,会导致神经传导异常,进而引起肌肉跳动。这些疾病通常还会伴有其他症状,如肌肉无力、萎缩等。
• 代谢性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异常等代谢性疾病会影响钙磷代谢,进而影响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等,可能会通过影响神经系统而引起肌肉不自主跳动。
3. 其他原因
• 寒冷刺激:在寒冷环境下,肌肉容易受到寒气侵袭,引发痉挛和跳动。
• 饮食因素:长期饮食不均衡或缺乏必要的营养素(如维生素D、钙等)会影响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二、肉跳的应对方法
1. 生理性肉跳的应对
• 休息和放松:如果是因为疲劳或压力导致的肌肉跳动,可以通过休息、放松来缓解。
• 补充营养:确保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电解质和维生素。
• 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
2. 病理性肉跳的应对
• 及时就医检查:如果肌肉跳动频繁出现,且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肌肉无力、萎缩等),应及时就医检查。医生会进行体格检查和肌电图等检查。
肉跳虽然在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但如果频繁出现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