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語
FRANÇAIS
ENGLISH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用户中心  无障碍
北京政务服务网
智能问答
首都之窗
搜本网 一网通查
首都之窗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当前位置:便民服务>健康知识>健康生活
【眼科医院健康科普】春季防眩晕,守护脑血管,中医五联疗法助您安度“眩晕季”
  • 发布日期:2025-03-13
  • 来源: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 文字变小 恢复文字大小 文字变大
  • 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然而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春季却成了眩晕症的高发期。尤其是血管源性眩晕,给不少朋友的生活带来了困扰,甚至还会诱发其他疾病产生严重后果,比如近期一位七十多岁的阿姨在晨起后突发眩晕,并未引起重视,最后突发脑梗送医抢救。那么,什么是血管源性眩晕?它为何在春季高发?又该如何防治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一、血管源性眩晕是何方神圣?

    血管源性眩晕是由血管病变引起的眩晕症状,大多源于后循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少数由前循环供血不足导致。眩晕时,患者可能会感到天旋地转,甚至伴有恶心、呕吐、心慌、胸闷等症状。血管源性眩晕不同于“耳石症”、“美尼尔氏综合征”等前庭周围性眩晕,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将会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老年病科作为国家中医优势专科,我们提醒:春季眩晕常常是身体发出的"中风预警",要予以重视,及时采用中医特色诊疗可有效阻断病情进展。

    二、春之困:为何眩晕总在春季作祟?

    春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血液循环量增大,虽气温回暖,但早晚温差大,人体血管在这种忽冷忽热的环境中容易受到影响,气温波动导致血管反复收缩舒张,血液粘稠度增高,加上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极易形成微小血栓。对于一些本身存在脑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来说,春季更容易成为血管源性眩晕的“导火索”。此外,中医认为"春主肝木",此时阳气升发,本就存在肝肾阴虚的老年人更易出现阴阳失衡,诱发眩晕。

    三、独创五联疗法:中医智慧破解眩晕密码

    血管源性眩晕属于中医“眩晕”和“中风”的范畴,在病因上分为内风、外风两大类,具体证型又包含气虚血瘀、阴虚阳亢、风痰阻络等等,与之对应的治疗方法就十分丰富,可展开针对性治疗,如补气活血、滋阴潜阳、化痰通络等。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老年病科专家团队在经过长时间临床经验积累后独创"血管源性眩晕五联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增强体质。

    1、辨证活血方(治本之策)

    通过四诊合参精准辨证,实现"一人一方"精准治疗。如对肝阳上亢型施以天麻钩藤饮加减,痰浊中阻型则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瘀血阻窍的施以通窍活血汤加减等。

    2、艾灸七穴(固本培元)

    麦粒灸“中风七穴”疗法为我科特色疗法,该疗法考自经典古籍《千金翼方.中风》、《针灸大成》等古籍,选取百会、风池等七个透散风邪的穴位,在眩晕发作的急性期可实现“散风邪、助元气、通调表里气机”的作用。目前已有临床研究证明麦粒灸“中风七穴”可有效提升脑血流速度,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

    3、辨证施治、黄帝内针(立竿见影)

    根据患者的中医证型特点辨证施针治疗。同时,应用黄帝内针的独特针法,通过六经辨证,整体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该方法操作简便,起效迅速,最快可在15分钟缓解症状。

    4、中药外治(双管齐下)

    眩晕多由于阴阳不相顺接,下焦虚损、虚阳上浮所致。采用引火归元、活血通络的中药进行局部导入或足浴治疗,可通调血脉,改善眩晕,并促进肢体功能异常的恢复。

    5、西药协同(中西合璧)

    在中医治疗基础上,联用西医常规抗血小板、改善脑循环、调脂稳定斑块、控制血压血糖等方案,通过多靶点干预确保疗效。

    四、莫把眩晕当小事,中医护脑正当时

    春季血管源性眩晕虽高发,但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科学防治,及时就医,就能有效守护我们的脑血管健康。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病房可同步开展针灸、塌渍、刮痧等疗法,融合千年中医智慧与现代医学精髓所形成的立体化诊疗方案,不仅能为广大患者改善身体症状,还能提高患者的整体体质。这个春天,让我们用中医智慧为您的大脑保驾护航!


    关于我们 站点地图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建议意见 法律声明

    健康北京APP

    健康北京公众号
    主办: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技术支持:北京市卫生健康大数据与政策研究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176 京公网安备 110402450046号 京ICP备14023817号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