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語
FRANÇAIS
ENGLISH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用户中心  无障碍
北京政务服务网
智能问答
首都之窗
搜本网 一网通查
首都之窗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当前位置:便民服务>健康知识>健康生活
天坛科普——中医春季养生—饮食、起居、运动全攻略
  • 发布日期:2025-03-20
  •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文字变小 恢复文字大小 文字变大
  • 《黄帝内经》有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万物复苏、阳气上升,中医对春季养生有着独特的理念和方法,今天我们从饮食、起居、运动三个重要方面和您说说,如何顺应春气、保养身心、预防疾病。

    一、饮食养生

    1.适量多食升发之品

    在中医五行理论中,春季对应五行中的“木”,具有生发、调达的特性,春季万物生长、自然界阳气上升,因此人体也应顺应这种趋势。饮食上可多食用一些具有辛味发散性质的食物,如薤白、韭菜等。薤白味辛、苦,性温,具有通阳散结的功效,有助于驱散体内寒邪,促进阳气的正常运行,使人体气血通畅;韭菜味辛、甘,性温,是春季的时令佳蔬,有“春韭香,夏韭臭”的说法,其性温,能补肾助阳、益脾健胃。

    2.清淡与滋润并重

    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人体的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不宜过于油腻、厚重。应多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同时,春季风邪较盛,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等情况,可适当增加一些清凉滋润之品,如菠菜、春笋、荠菜等,这些蔬菜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还具有养生防病的功效。菠菜既能滋阴平肝、助消化,又能预防春季因肝阴不足引起的高血压、头痛目眩等问题;春笋是春季特有的时令蔬菜,膳食纤维含量很高,常食有帮助消化、防止便秘的功能;荠菜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明目、清热利尿的作用,可帮助解决春季常见的目赤肿痛、高血压等问题。

    3.适量摄入疏肝理气食物

    在中医五行理论中,肝脏所对应的季节是春。春季是养肝的好时节,可适量食用一些疏肝理气的食物,如豆芽、香椿等。豆芽有助于疏肝气,它的生长形态就像树木发芽一样,充满了生机,适合春季食用;香椿气味清香,有健脾开胃、增进食欲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调节肝脏的气血运行。

    二、起居养生

    1.早睡早起

    中医理论中,春季对应的脏腑是肝,肝与胆相表里,胆经循行时间为子时(即晚上11点至凌晨1点),肝经循行时间是丑时(即凌晨1点至3点),子时和丑时是人体阴阳交替的重要时段,此时入睡有助于养护肝胆气血、维持人体阴阳的平衡协调。因此,春季应早睡早起,晚上10点左右入睡,早上6点左右起床,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顺应自然界阳气的生发。这样可以使人的精神状态更加饱满,与春天的生机相契合。

    2.注意保暖防风

    尽管春季天气逐渐转暖,但昼夜温差较大,且风邪容易侵袭人体,春季阳气生发,因此应更加注重保护人体的阳气,这便是“春捂”的意义。在起居方面,要根据天气及时增减衣物,特别是头部、颈部和脚部的保暖非常重要。老年人和儿童更要注意保暖,避免因受寒而引发感冒、关节疼痛等疾病。

    3.居住环境的调整

    春季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清新,可以经常开窗通风,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同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也要适宜,过于干燥或潮湿的环境都可能影响人体健康。可在室内放置一些绿色植物,如绿萝、吊兰等,既能美化环境,又有助于调节室内湿度。

    三、运动养生

    1.户外活动增活力

    春季是进行户外活动的好时机。人们可以选择阳光明媚的日子,到公园、郊外等地散散步、踏踏青。散步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它能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在踏青的过程中,还能亲近大自然,舒缓心情,减轻压力。除了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养生运动也很适合春季练习。这些运动动作舒缓,动静结合,有助于调节人体的气息,增强脏腑功能。

    2.运动适度避免过劳

    虽然春季适合运动,但也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的把握。过度运动可能会导致身体疲劳,耗伤阳气。开始运动时,应选择一些轻松的运动项目,然后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逐渐增加运动量。运动后也要给身体足够的休息时间,让身体有精力恢复和调整。

    3.避免过度安逸

    春季是阳气升发的季节,人体也应保持积极向上的活力。如果长时间久坐不动或过度安逸,会使气血运行不畅,影响身体健康。即使工作繁忙,也要抽出时间来活动活动身体,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如伸懒腰、转动脖子和腰部等。

    总之,中医春季养生强调顺应自然规律,通过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的调养,使人体与春季的自然环境相协调,从而达到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的目的。在这个美好的春季里,让我们运用中医的养生智慧,呵护自己的身体,迎接新的生机与活力。


    关于我们 站点地图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建议意见 法律声明

    健康北京APP

    健康北京公众号
    主办: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技术支持:北京市卫生健康大数据与政策研究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176 京公网安备 110402450046号 京ICP备14023817号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