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发布《低钠代盐制品使用指南》,旨在通过推广低钠盐来替代普通食盐,减少因高钠摄入引发健康风险。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800万例死亡与不良饮食相关,其中190万例直接归因于高钠摄入。尽管多国承诺,到2030年将人均钠摄入量减少30%,但2019年全球平均钠摄入量仍高达4.3克/天,远超世卫组织建议的2克钠/天(约5克盐)。这项指南的发布,标志着全球减钠行动迈入新阶段。
钠是人体必需的电解质,但过量摄入会导致血容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进而引发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等多种健康问题。研究表明,全球高血压患者中,约30%的病例与高钠饮食直接相关。
低钠盐是一种以氯化钾(KCl)部分替代氯化钠(NaCl)的食盐产品。普通食盐的钠含量通常在99%左右,而低钠盐的钠含量可降至41%~75%,既能保留咸味,同时还可补充钾元素。低钠盐的益处主要可分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降低血压。既往一项涵盖26项随机对照试验、涉3.5万名成年人的分析显示,使用低钠盐可使收缩压平均降低4.76毫米汞柱,舒张压降低2.43毫米汞柱。二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与普通盐相比,低钠盐可将非致死性中风风险降低10%,急性冠脉综合征风险降低30%,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23%。三是补充钾元素。钾能拮抗钠的升压作用,并改善神经肌肉功能。世卫组织建议每日钾摄入量为3.5克,而低钠盐的推广有助弥补多数国家钾摄入不足的现状。
世卫组织指出,科学减钠的具体实施策略包括:家庭烹饪中,直接以低钠盐替代普通盐,但需注意总量控制;鼓励食品工业和餐饮行业使用低钠盐加工食品,并加强监管;确保低钠盐加碘,与国家碘盐政策衔接,避免碘缺乏风险。其中在家庭烹饪中,建议逐步替换普通盐,初期可按1:1比例混合,适应后完全替代。需注意,肾功能不全者、儿童、孕妇、服用保钾药物或存在钾排泄障碍的个体,不宜食用低钠盐,应单独准备无钾盐或普通盐。
尽管低钠盐的益处显著,但推广依然面临多重挑战。首先,低钠盐的价格约为普通盐的1.7倍,低收入群体接受度比较低。其次,部分消费者反映,低钠盐有“金属味”或者苦味,并且公众对于其健康价值认知不足。最后,当前,多数超市货架以售卖普通盐为主,低钠盐供应不足;食品工业缺乏强制性的低钠标准。
对此,建议政府对低钠盐生产商提供补贴,公共机构(如学校、医院)率先使用低钠盐;通过科普宣传强化“减钠增钾”理念;推动食品企业研发低钠产品,优化低钠盐口感,扩大市场供应;在医疗体系中纳入血钾筛查,尤其针对肾病高风险地区。
世卫组织发布的低钠盐指南不仅是科学建议,更是对全球公共卫生的呼吁。减少钠摄入、推广低钠盐,需要政府、行业、医疗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正如北京大学武阳丰教授所言:“若全国家庭改用低钠盐,中国每年可减少10%的死亡。”健康生活,从厨房的一勺盐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