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語
FRANÇAIS
ENGLISH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用户中心  无障碍
北京政务服务网
智能问答
首都之窗
搜本网 一网通查
首都之窗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当前位置:便民服务>健康知识>健康生活
【杨柳科普】都是造影剂,用谁都一样?
  • 发布日期:2025-03-13
  • 来源: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 文字变小 恢复文字大小 文字变大
  • 前不久,一位做胰腺CT的患者在使用碘帕醇造影后数小时出现了皮肤瘙痒、皮疹等疑似过敏反应的症状。事后患者来咨询药师:早就听说碘造影剂经常发生过敏反应,可我刚查了,还有个造影剂叫“钆喷酸”,不含碘,不良反应很少,医生为什么不给我用它呢?

    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问题。今天,垂医药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造影剂究竟能不能换着用?

    造影剂,术语称“对比剂(contrast agent)”,顾名思义,是为增强影像观察效果注入人体组织或器官内的药品。说到选择,首先就要了解一下造影剂家族都有哪些成员。如果把我们的身体比作一本著作,X光只能看到书的大致段落结构,要想标记特定段落重点研判,就需要借助特制的记号笔。这支记号笔就是造影剂。

    目前的主流造影剂可分为碘剂、钆剂、微泡类和钡餐四种,详细比较如下:

    微信图片_20250313162256.png

    通过比对,我们不难发现,造影剂家族四个派系的成像原理、代谢途径均不尽相同,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影像检查方式,同时还对患者的脏器功能有一定要求。就像传统单反相机的存储介质是胶卷、而数字单反却用内存卡是一样的道理,造影剂也要因人、因造影目的的不同进行个体化选择,不能随意调换。

    本文仅限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文中部分资料来源网络,侵删。


    关于我们 站点地图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建议意见 法律声明

    健康北京APP

    健康北京公众号
    主办: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技术支持:北京市卫生健康大数据与政策研究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176 京公网安备 110402450046号 京ICP备14023817号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