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語
FRANÇAIS
ENGLISH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用户中心  无障碍
北京政务服务网
智能问答
首都之窗
搜本网 一网通查
首都之窗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当前位置:便民服务>健康知识>健康生活
【杨柳科普】低温烫伤:老年人的隐形敌人
  • 发布日期:2025-03-12
  • 来源: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 文字变小 恢复文字大小 文字变大
  • 低温烫伤是指皮肤长时间接触温度在45℃至50℃之间的低热物体所引起的慢性烫伤。这种烫伤在冬季高发,尤其常见于老年人、婴幼儿、瘫痪病人、糖尿病患者等感觉迟钝或反应较慢的人群。

    低温烫伤的原因

    1.长时间接触低热物体:老年人由于皮肤感觉功能减退,对温度的感知不如年轻人敏感,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低温烫伤。

    2.使用不当的取暖设备:如暖宝宝、热水袋、电热毯等,如果使用不当或长时间接触皮肤,容易导致低温烫伤。

    3.疾病因素:患有糖尿病、脉管炎或中风后遗症的老年人,因末梢循环障碍和神经功能受损,对热刺激的反应更迟钝,更容易发生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的临床表现

    1.创面小但深度深:低温烫伤的面积通常较小,但损伤深度可能达到真皮深层甚至皮下组织。

    2.疼痛感不明显:与高温烫伤相比,低温烫伤的疼痛感不明显,容易被忽视。

    3.愈合缓慢:由于损伤深度较大,低温烫伤的愈合时间较长,容易留下疤痕。

    低温烫伤的急救处理

    1.冲:立即用清洁的流动冷水冲洗烫伤处至少20分钟,以降低皮肤温度。

    2.脱:在冷水中小心移去衣物,避免强行剥脱,以免弄破水泡。

    3.泡:将烫伤处持续浸泡在冷水中10至30分钟,以缓解疼痛。

    4.盖:用洁净的纱布或保鲜膜覆盖伤口,保持伤口清洁,减少感染。

    5.送: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专业治疗。

    低温烫伤的预防措施

    1.正确使用取暖设备:

    使用电热毯时,温度不宜过高,睡前关闭电源,避免整夜使用。

    使用热水袋时,水温不宜过高,外面用布包裹,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使用暖宝宝时,不要直接贴在皮肤上,最好多隔几层衣服,并且不宜连续贴过长时间。

    2.定期检查皮肤:老年人应定期检查皮肤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停止使用取暖设备。

    3.避免长时间接触热源:老年人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接触温度超过体温的物品,如暖宝宝、热水袋等。

    低温烫伤后的注意事项

    1.不要涂抹不明物质:不要用牙膏、酱油、醋等涂抹烫伤处,以免引起感染。

    2.不要自行挑破水泡:水泡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处理,避免自行挑破。

    3.及时就医:低温烫伤后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处理不当导致病情加重。

    总结:低温烫伤虽然温度不高,但由于接触时间长,容易造成深度烫伤,尤其对老年人威胁更大。正确的急救处理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低温烫伤的发生和危害。

    本文仅限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文中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侵删。                 


    关于我们 站点地图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建议意见 法律声明

    健康北京APP

    健康北京公众号
    主办: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技术支持:北京市卫生健康大数据与政策研究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176 京公网安备 110402450046号 京ICP备14023817号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