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語
FRANÇAIS
ENGLISH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用户中心  无障碍
北京政务服务网
智能问答
首都之窗
搜本网 一网通查
首都之窗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当前位置:便民服务>健康知识>疾病知识
【友谊科普】守护母婴健康,阻断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
  • 发布日期:2024-11-22
  •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 文字变小 恢复文字大小 文字变大
  • 对于感染了艾滋病、梅毒或乙肝的女性而言,请保持信心,所有人都有孕育新生命的权利,也有机会迎来健康宝宝的诞生。不必顾虑外界的眼光或压力,妇产科的专业医护人员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帮助,致力于让患者实现健康生育的梦想。

    艾滋病、梅毒、乙肝感染的母婴危害

    感染艾滋病的新生儿需终身服用抗病毒药物。妊娠各期梅毒螺旋体均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可影响胎儿的所有器官,可致流产、死胎、死产、胎儿生长受限、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并导致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HBV)慢性化风险为90%,而成人HBV感染慢性化风险仅为<5%,这意味着新生儿感染HBV更易发生慢性肝炎,并逐渐发展为肝癌。因此,母婴阻断意义重大。

    艾滋病、梅毒、乙肝感染的母亲能否分娩一个健康的宝宝?

    大多数女性都希望自己能够称为一名母亲,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过去,在不进行任何干预情况下,艾滋病的母婴传播率高达20-45%;早期梅毒感染的不良妊娠结局高达90%;乙肝的母婴传播率高达30-50%。这导致很多感染妈妈不敢生育。但是现在,通过科学有效的母婴阻断措施,以上三病的母婴传播率都可以降低至2%以下。这意味着艾滋病、梅毒、乙肝感染的女性大多都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宝宝!

    如何发现艾滋病、梅毒、乙肝感染并进行母婴阻断?

    1、孕前、孕期及产后注意事项

    (1)提倡所有育龄女性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规范孕前检查。

    (2)如果已经感染艾滋病、梅毒或者乙肝,建议您尽快至感染科、皮肤科、肝病科等专科就诊,由医师评估您能否即刻妊娠,或治疗后再妊娠。

    (3)孕早期进行北京市免费艾梅乙筛查。

    (4)对于发现艾滋病、梅毒、乙肝感染的孕妇,听从产科、感染科、皮肤科或肝病科等专科医生指导,按时复查相关化验检查,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并转诊至传染病专科医院。

    (5)产后继续专科随诊,定期复查相关化验检查,根据医师指导,决定是否继续服用抗病毒药物,不可随意停药。在医师指导下选择喂养方式。

    2、重点措施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

    (1)立即转诊至传染病专科医院,及时获得免费抗病毒治疗。

    (2)所生儿童出生后6小时内尽早获得免费抗病毒药物。

    梅毒感染孕产妇

    (1)孕产妇一旦发现梅毒感染,即刻开始一个疗程规范治疗,听从医生指导,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必要时再次治疗。

    (2)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出生后立即实施预防性青霉素治疗,并进行梅毒感染相关检测,及时发现先天梅毒患儿。

    乙肝感染孕产妇

    (1)听从肝病科医生指导,定期监测乙肝DNA及肝功能情况,酌情服用抗病毒药物。

    (2)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儿童,出生后6小时内接种首剂乙肝疫苗,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按照国家免疫程序完成后续乙肝疫苗接种。

    艾滋病、梅毒、乙肝感染的母亲能否母乳喂养?

    1、艾滋病:

    人工喂养:可以完全杜绝艾滋病病毒(HIV)通过母乳传播给新生儿的可能,是最安全的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医生评估母亲HIV感染及治疗情况,以及母亲对母乳喂养的知识和技能、可接受性、可持续性及获得专业指导的可及性等因素符合母乳喂养后,在充分沟通及知情的前提下,可选择纯母乳喂养。

    需注意以下几点:

    (1)母亲应在母乳喂养期间继续抗病毒治疗。如果母亲停止抗病毒治疗,应首先停止母乳喂养。

    (2)母亲在母乳喂养过程中,出现乳头皲裂、乳腺炎和脓肿时,应避免母乳喂养。

    (3)一般母乳喂养不要超过6个月。

    混合喂养:HIV感染母亲的婴儿应杜绝混合喂养。

    2、梅毒:经过正规青霉素治疗且疗效肯定者,可以母乳喂养。

    3、乙肝: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后,可母乳喂养。

    为了更好的保护您的隐私,医院诊疗坚持“一医一患一诊室”;在病历及诊疗场所不做特殊标识;除患者本人及患者的授权人以外,医生不会为其他人提供病历及化验检查单复印和查阅等服务。

    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每一位母亲都能孕育出健康的生命,顺利迎来新生命的诞生!


    关于我们 站点地图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建议意见 法律声明

    健康北京APP

    健康北京公众号
    主办: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技术支持:北京市卫生健康大数据与政策研究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176 京公网安备 110402450046号 京ICP备14023817号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