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药学服务规范化、提升药学服务质量的重要部署,加快推动北京市妊娠哺乳期药学门诊高质量建设,5 月 21 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北京市妇幼保健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组织召开全市妊娠哺乳药学门诊工作推进会。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陈航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市卫生健康委相关处室负责人、各三级妇幼保健院主管领导及药剂科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会议由市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处处长、二级巡视员郗淑艳主持。会上,郗淑艳处长首先汇报全市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妊娠哺乳药学门诊建设的调研情况,全面梳理了当前工作的进展与现状。市卫生健康委药械处副处长杨旸详细解读了国家及北京市关于药学门诊工作的政策要求,为后续工作作出要求。
作为典型示范单位,北京市妇幼保健院(北京妇产医院)院长阴赬宏分享本单位在妊娠哺乳药学门诊建设与运营中的成功经验,包括服务模式创新、患者管理体系构建、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随后,朝阳、丰台、海淀等 9 家区级妇幼保健院主管领导及药剂科负责人围绕本单位药学门诊工作开展情况、现存困难及未来规划展开深入研讨,现场交流氛围热烈。会议最后,全体参会人员实地观摩市妇幼保健院药学门诊的日常工作流程,直观感受规范化服务场景。
会议指出,近年来北京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大力推动药学服务转型,妊娠哺乳药学门诊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部分妇幼保健机构率先探索,开设特色妊娠哺乳药学门诊,为全市积累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然而,当前工作仍面临一系列挑战,主要包括区域发展不均衡、专业人才储备不足、服务标准化与规范化程度有待提升、社会认知度较低以及绩效评估体系缺失等问题。
陈航副主任在讲话中强调,妊娠哺乳期药学门诊建设是保障妇女儿童用药安全的核心环节,对于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政策、提升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各单位需提高政治站位,将该项工作纳入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体规划,强化责任担当。针对下一阶段工作,明确提出五大重点任务:一是聚焦 “妇幼特色”,打造专业化药学服务品牌,突出妊娠期、哺乳期用药指导的学科优势;二是加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通过系统化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提升药师专业服务能力;三是推进服务标准化建设,规范门诊服务流程、用药评估标准及随访机制;四是构建区域协作网络,促进优质资源下沉与分级诊疗衔接,提升服务可及性;五是优化群众服务体验,通过信息化手段创新服务模式,增强患者获得感。
会议要求,各妇幼保健单位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完善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充分运用 “互联网 + 药学服务” 等技术手段,强化用药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共同推动妇幼药学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妇幼特殊人群提供更加安全、精准、便捷的药学服务,助力健康北京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