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讯(记者 刘美君)北京市近日出台一系列创新举措,聚焦临床试验提质增效、促进创新药械入院应用和人工智能赋能创新医药发展三大领域,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培育优质生态,不断激发创新医药发展活力。其中,临床试验启动用时的大幅缩短成为一大亮点,2024年北京市临床试验启动用时(中位数)已缩短至24.9周。
在临床试验提质增效方面,北京市多管齐下,持续提升临床试验效率。通过大力开展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设,优化临床试验启动流程,建立全流程临床试验效率监测体系等措施,2024年全市临床试验启动用时(中位数)已缩短至24.9周,同比减少7.7周。今年,北京市将进一步提高重点环节效率,力争将临床试验启动整体用时缩短至20周以内。同时,深化头部医企合作,支持和激励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提升高水平PI存量,并积极推动将更多国际化、高水平临床试验资源引入北京市临床试验机构。此外,还将启动高水平生物样本库建设工作,推动形成高水平、易用好用的生物样本和数据资源,助力医学科研和创新药械研发。同时,组织推动医疗机构开展已上市药物扩大临床适应症研究,加速药物适应症扩展。
在推动创新药械入院使用方面,北京市将推动合作创新采购模式落地,加速创新器械入院进程。同时,将创新药械使用情况纳入医疗机构绩效监测,激励医疗机构积极引入创新产品。为优化国谈药入院路径,提升国谈药可及性,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将直接纳入全市定点医疗机构药品目录。此外,还将持续扩充罕见病用药品进口品类,推动医疗器械产品通过临床急需进口绿色通道落地实施。
在人工智能赋能创新医药发展方面,北京市将推动高质量数据赋能人工智能,聚焦医疗健康数据的汇聚、治理、标注、流通等工作,构建行业数据可信空间,并建成不少于5个基于器官的高质量数据集。同时,推动高水平人工智能应用,鼓励企业在京设立人工智能研发中心,加强数据等要素需求对接,实现药物研发多个应用场景的人工智能赋能。目前,北京市已初步构建医疗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大模型评测框架,并将重点支持面向AI+病理、AI+医学影像等多个方向的模型开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