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在“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黄若刚介绍,近年来,北京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显著。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全区域的呼吸道多病原监测网络,实现了24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的“全人群、全区域、长跨度”监测,目前全市总监测病原数量已从2012年的10余种增加至30多种。
黄若刚介绍,本市疾控能力不断增强。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编制总数与常住人口比例已达万分之2.39,高于国家万分之1.75要求;市疾控中心和顺义、昌平区疾控中心新址建设,成立了北京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研究中心,全市疾控机构实验室仪器设备配比达到和超过国家标准,全市疾控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按照公共卫生责任清单全面履行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公立医院公共卫生职责履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全市每年有20名临床医生和公卫医生参与医防交叉培训,医防协同取得实质进展。
本市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不断完善,传染病症状监测等47个监测系统已覆盖全市400余家医疗机构、1000多所中小学校和多个药店、绿地公园、轨道交通场站等,监测范围仍在不断扩大;2024年,建成北京市传染病智慧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平台,实现传染病疫情监测数据自动采集,传染病疫情自动交换、自动报告,各项监测更加灵敏。
北京市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优化。依托市、区疾控中心及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1支国家级、1支市级、17支区级传染病防控应急队伍,形成了国家、市、区三级传染病防控应急队伍体系。
同时,持续提升免疫规划管理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将肺炎疫苗纳入65岁以上老人免费接种范围,连续18年为60岁以上京籍老人和在校中小学生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完成疫苗冷链管理全过程、全天候、全覆盖“三全建设”,实现疫苗信息全程可追溯。当前,北京正在探索电子预防接种证试点建设,提高群众预防接种便捷性。
此外,传染病控制成效逐步呈现,不仅有效应对了新冠病毒感染等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挑战,还成功发现并有效控制了输入性黄热病、裂谷热、人感染猕猴疱疹病毒、猴痘等疾病传播。目前,北京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成功率超过99%,病死率已降至0.21%;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比2012年下降了44.2%;持续保持碘缺乏和危害消除状态,连续39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连续28年无白喉病例,连续21年无新生儿破伤风病例,麻疹、狂犬病、乙脑、流脑等疫苗可预防疾病维持在历史最低水平。
在慢病防控方面,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11个,市级示范区5个,建成健康社区、健康单位等健康场所共2124个,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康小屋等健康支持性环境1251个,每年为60万名儿童开展防龋齿服务。2023年本市户籍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已达82.51岁,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过早死亡率比2012年下降了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