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记者从“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效专场上获悉: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中医医疗机构1340家,占全市医疗机构总数的11%,其中三级中医医疗机构35家。全市共有中医医师2.5万人,中医类医院床位数30572张,千人口中医师1.14人,千人口中医床位1.4张,居全国前列,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医门急诊服务7159.3万人次,占全市门急诊总诊疗人次26.05%,中医类医院出院61.4万人次,占全市出院总量13.8%。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屠志涛作发布。叶中华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屠志涛介绍,北京市中医药优质专(学)科总量居全国之首。全市拥有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3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4 个,国家中医重点专科133个,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13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84个,居全国之首。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坚持中西医结合,健全中西医协同救治机制,中医药参与治疗率达90.78%,总有效率达87.46%。
屠志涛说,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基层成效明显。建立5个区级中医医联体,100家中医药健康文化体验馆,连续开展健康乡村(社区)、健康养老工程、名中医身边工程、治未病健康促进工程,建立了名中医团队主动下基层服务的常态机制。在8个远郊区设置中医流动医院解决山区、半山区群众就医难问题,实施中医药精准扶贫支援。
屠志涛透露,首都中医药传承创新机制不断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人才支撑不断加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新增“首都国医名师”187名,首都名中医100名,优秀名中医71名、中青年名中医80名。制定《首都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2023-2025年)》,面向中青年中医师分阶段开展北京市中医药人才托举工程。在全国首创分类分层中医药传承模式。加强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老药工传统技艺等的活态传承,近年来,累计新增建立9个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45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3个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新增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两室一站100个、基层老中医传承工作室86个。
屠志涛说,首都中医药“五种资源”多元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围绕“一轴三带”打造全方位中医药文化活动集群,并在全市建设了100个集中医文化科普展示、互动体验、智能检测等功能于一体的健康文化体验馆。
二是在全国率先启动省域范围内的中医药文化资源调查。绘制北京中医药文化资源分布地图,编写《北京青少年中医药读本》等,启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联合市文旅局遴选59家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精心设计13条融观光休闲、中医药康养于一体的中医药养生旅游路线。
三是融合生态资源,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蓬勃发展。在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打造中医药“一园一馆”,连续11年举办服贸会中医药主题日,签署合作协议106项,签约额37.6亿元人民币。举办海外华侨华人四季大会、中医护理国际化推进会等,有力提升了中医药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