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要闻动态>媒体聚焦
北京市居民健康指标保持全国领先,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 发布日期:2024-08-23
  • 来源:中国城市报
  • 文字变小 恢复文字大小 文字变大
  • 8月22日,记者从“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效专场上获悉:北京市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由2012年的81.35岁增长到2023年的82.51岁,婴儿死亡率由2.87‰下降到1.50‰,孕产妇死亡率由6.05/10万下降到1.56/10万,健康指标保持全国领先,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image.png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刘俊彩作发布。叶中华摄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刘俊彩介绍,北京市医疗资源持续增长。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从2012年的9974家增至2023年的12518家;床位数从10.6万张增至14.9万张;卫生人员由27.7万人增至41.9万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由4.0人增至6.12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由4.6人增至6.98人。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高。全市建成国家医学中心13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3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35个、市级重点专科144个,全市16区实现区域医疗中心全覆盖。建成研究型床位3815个,推进创新药械临床应用,以医学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医药产业发展。

    刘俊彩表示,北京卫生健康事业大发展得益于坚持“三医联动”,深化改革,持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一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先后实施医药分开和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医疗机构告别了以药耗补偿运行成本的历史,发展方式逐步实现从规模扩张型向内涵质量型转变;强化“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全市建成62个综合医联体、122个市级专科医联体、36家儿科紧密医联体成员单位,优质医疗资源持续扩容下沉;制定医联体转诊规范和慢病转诊标准,建立全市统一的基层预约转诊平台,22家市属医院向平台投放全量号源,双向转诊渠道更加畅通。今年上半年,上下转诊量同比分别增长25%和131%。

    二是优质医疗资源日趋均衡。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薄弱地区布局,天坛医院整体南迁,积水潭医院向回天地区倾斜,同仁医院向南部布局,友谊医院、安贞医院等向通州区发展,以“交钥匙”方式支持雄安新区新建高水平综合医院等,2023年平原新城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到5.14张,较2020年增长14%。

    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根据服务人口和地域特点,高标准动态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目前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村卫生室3770家,15至30分钟基本医疗服务圈进一步筑牢织密;优化医务人员配置标准,扩充基层药品目录,升级配置CT机等医疗设备,提供“先诊疗后结算”、慢性病长处方服务,建成专病特色科室316个,重点人群签约率保持在90%以上,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近5年,不含来京就诊患者,基层诊疗人次占比从48.49%增至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