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市老年健康宣传周
6月24日—6月30日 维护听力健康丨乐享幸福晚年 系 列 科 普 “人老耳背”正常吗? 老年人听力下降 能不能“治”好? 有什么“灵丹妙药” 能改善老年人的听力? 听力不好的老年人 都能够配戴用好助听器? ……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每天都会解答很多来自老年人和家属的咨询,其问题各种各样、五花八门。可见,大多数老年朋友对“听力损失”这一健康问题还没有正确认识,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在2024年北京市老年健康宣传周到来之际,我们将针对老年人对耳与听力健康的一些知识盲点、健康误区和常见临床问题,为大家集中答疑解惑。 近日,张大爷参加了一场同学聚会,会场音箱声音很大,音乐声和说话声交织在一起,极其热闹。然而聚会后,张大爷突然发现一只耳朵不灵了、闷闷的,他以为是聚会劳累,上火了,并没有理会。第二天,耳朵的不适感没有丝毫改善,甚至略有加重。张大爷的老伴心急如焚,这一着急不要紧,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她,在午睡起来后,也发现一侧耳朵突然听不见了。二人结伴来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经医生诊断,两位老人是患上了突发性聋。
突发性聋,顾名思义就是突然发生的耳聋,因起病急骤而得名,中医称之为“暴聋”。 突发性聋的发病部位在内耳,这是一个很精密的器官,微细血管和神经密布,这些血管和神经功能状态形成了内耳的内环境,影响着听力的好坏。当内耳的内环境稳态被破坏,血管和神经发生损伤和功能障碍,就可能导致听力受损。当这种损伤和功能障碍发生的迅速而突然,即表现为突发性聋。 少数患者有明确的原因,比如接触了噪声、耳毒性物质、头耳部的外伤等。大多数患者的具体病因并不明确,可能与全身多种因素导致的内耳微环境的变化有关,例如血管因素、感染因素和免疫因素等。常见诱发因素包括疲劳、激动、睡眠不足、过量吸烟饮酒、焦虑等。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机体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与下降,在耳部也会出现与增龄相关的退化。同时,老年人通常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硬化等疾病,这些疾病影响着全身多系统,耳部是机体的一部分,也会受到机体大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损伤到内耳的微环境,则容易引起听力损失。 老年人在增龄相关的听力退化基础上,叠加慢性疾病和各种有害的诱发因素,使得老年人比年轻人患上突发性聋的风险增加。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注意睡眠质量。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尽量避免高脂、高盐、高糖食品的摄入,减少烟酒摄入,均衡饮食。规律的作息有利于保持身体节律,有助于控制血压、血糖等心脑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充足的睡眠可以更好的为身体“充电”,以维持良好的器官功能。过度疲劳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引发疾病。 其次,主动预防慢性疾病,如果已经患有高血压等慢病,一定要认真控制。 研究发现老年人合并慢性疾病时,发生突发性聋的风险比无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高。患有慢性疾病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患上突发性聋,但会增加发病的风险。同时,慢性疾病也影响突发性聋的预后,有时还会限制某些治疗用药。 第三,积极锻炼身体,促进血液循环,注意预防感冒。 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改进肌能、延缓衰老、保护内耳功能,久坐不动会使血液循环减缓,增加血栓性疾病的风险。老年人推荐选择一些适宜的轻度有氧运动,例如有一定速度的行走、太极拳、八段锦等。高龄老人要避免剧烈运动及对抗性运动,避免身体过度疲劳。 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减弱,抵抗力相对较差,应对环境变化的调节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病毒感染可能侵及内耳的神经导致听力下降,因此要注意增强免疫力。 第四, 注意保持乐观开朗心情,避免焦虑和过度的情绪激动。 要合理安排生活起居,尽量保持心情愉悦舒畅,避免过度焦虑、紧张、急躁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可能导致机体出现应激性变化,影响血管功能,发生在内耳的小血管上则可能引发听力下降。 最后,要注意避免接触噪声,适度使用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