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卫生健康文化>专题专栏>爱卫健康>科普驿站
急救必修课
  • 发布日期:2021-12-07
  • 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文字变小 恢复文字大小 文字变大
  • 现在,很多人希望通过养生达到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但是,怎样理解养生这个概念呢?我们知道,人体就像一部不断运转的汽车,一方面你要给它按时加油、妥善使用,定期保养,减少它的磨损和故障。另一方面,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意外随时可能发生在你身边。当不幸降临到你身边,你是否有能力让生命和健康延续呢?所以真正的养生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要善于保健:通过规律生活、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把身体保养好;另一方面,我们要懂得急救:必须认识到突发疾病和意外伤害对生命的巨大危害,学习急救知识,掌握急救技能,当意外发生时要有能力给生命第二次机会。

    说到急救,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去把握。

    第一,防范胜于救灾。意外无处不在,我们要把它当作人生的一个重大课题来研究和学习。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各种事故、日常意外或暴力行为,而受伤需要治疗的人数约为上述人数的100倍~500倍,其中约有200万名受害者因各种原因留下了永久性的残疾。社会系统越复杂,危险就越多。面对意外,我们要注意预防,懂得规避,在生活工作中时时刻刻要树立起安全意识。例如:在家中要使用防滑地板,减少和保护尖锐的棱角,老化的插销板和电线要及时更换,倒热水时要精力集中,电气闸门要养成勤开勤关的习惯。不要让儿童接触到药品和化学毒剂,不要在无人看管的江河池湖游泳,不要在人多的场所扎堆凑热闹。当你去电影院等陌生的场所,要习惯地留意一下逃生通道的位置,管理好慢性病,及时服药,定期检查,等等。安全意识是融化在血液里的护身符,养成评估环境,预防意外的好习惯,会让你在不经意中躲开很多人生的磨难。

    第二,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如何去面对。即使你再小心,灾难也许还会降临。这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根据平时积累的急救知识和技能,鼓足勇气,灵活机智地和意外做斗争。要取得这场斗争的胜利,需要两个条件。一方面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伤害来临那一刻,任何的惶恐、迟疑、悔恨、埋怨都无济于事,而信心会激发巨大的勇气和智慧,让人高水平地发挥自己的才智摆脱困境。另一方面,必须切实掌握一些具体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见招拆招,化解难题。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老人,死于突发的气道异物梗阻窒息。成人气道梗阻的典型表现是表情惊恐、手抓喉头,不能言语无法呼吸,颜面青紫。此时时要立即站在患者身后,双手从腋下穿过握拳相扣,大鱼际拳眼放在靠近肚脐的上腹部向后颈部快速冲击。冲击使膈肌迅速上抬,胸腔被压缩后肺脏内的气体将阻塞在气道口的异物冲出,窒息便可被缓解。注意两肘不要夹肋骨,拳头不要放在心口窝。这个方法叫海氏(海姆立克)手法,普通人经过学习都可以掌握。自这个手法发明以来,已经在全球抢救了数万条生命。

    第三,学习急救,自利利他。时间就是生命,这里介绍三个经典的急救关键时间点。钻石4分钟,即心脏停止后大脑皮层能够耐受的存活时间只有4分钟,之后便开始不可逆的死亡进程。所以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必须由第一目击者在现场即刻进行心肺复苏的抢救。白金10分钟:突发创伤和危重病时,如果能够在 10钟内对患者进行及时正确的现场救助,就能明显地减少死亡,避免伤残。黄金时段:危重创伤和疾病,要争取在有效时间内送到有手术或特殊救治能力的医院进行专业治疗,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然而由于我国院前急救体系尚不完善,急救车数量少,急救反应时间长,使专业人员不能在最佳时间迅速到达现场。这就需要每一个非医学专业的普通公民都学会基本的急救技能,关键时刻能在现场挽救患者的生命。根据2013年美国心脏协会统计,在美国,平均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为10.2%,个别地区可高达50%左右,而我国大城市却不到1%。这和我国的公众急救普及率低有直接关系。很多事例都表明,第一目击者在现场的无所作为和错误干预严重危害着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

    健康两手抓,一手抓保健,一手抓急救,两手都要硬。参加急救培训,为人生补上一节必修课!

    急救必修课的内容包括:

    1.急救的概念、程序和原则

    2.心肺复苏术

    3.心脑血管急救

    4.急腹症的识别

    5.癫痫、哮喘等急症抢救

    6.创伤的急救

    7.溺水、触电、地震、火灾等灾害的自救与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