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卫生健康文化>史志资料
2000年北京市卫生工作概况
  • 发布日期:2016-08-16
  • 来源: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
  • 文字变小 恢复文字大小 文字变大
  •   基本概况 全市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176个,比上年增加186个,其中医院674个,比上年减少12个;床位总数69183张,其中医院拥有床位65138张,同比增加1499张。卫生人员总数160258人,比上年减少156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15510人,比上年减少1087人,占卫生人员总数的72.08%;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8123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3.00%。全市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床位6.25张,医生4.66人,护士3.印人。2000年北京市卫生基本建设投资16787万元,竣工面积73046平方米,完成北京市结核病与胸部肿瘤研究所、朝阳医院急诊楼及附属房屋等7个项目建设。续建项目中,北京血液中心业务楼按计划已完成主体结构,北京儿童医院门诊楼等6个新开项目已全部开工。

      全市人口11075342人,出生率6.54‰,死亡率6.16‰,自然增长率0.38‰;人均期望寿命73.81岁。

      卫生改革 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八部委《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参与制定《北京市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及其配套文件工作。市政府于12月4日下发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市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京政发[2000]37号)及《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医院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药品价格管理的意见》、《关于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意见》、《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实施办法》6个配套文件。

      在4月召开的北京市卫生工作会上,提出了实施“基本医疗服务工程”的总体工作思路,以此做为贯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载体和切入点,其中包括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增大医疗收费透明度、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合并、尝试开设福利性医疗服务等10项措施。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由原有的三级医疗服务转变为二级服务,一、二级医疗机构要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或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组织转换。

      加快区域卫生规划的制定。初步完成《北京市卫生事业“十五”规划》的制定。各区县依据区域卫生规划原则,实行卫生资源的结构调整、优化配置,对所管辖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结构调整和机构撤并或重组,仅海淀、崇文、东城、丰台4个区就撤并机构28个。与海淀区卫生局共同完成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区卫生发展规划》初稿。

      按照依法行政、政事分开和综合管理的原则,进行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建立起结构合理、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程序明晰、执法有力、办事高效的卫生监督新体制。6月30日,由北京市防疫站、北京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北京市性病防治所、北京市健康教育所合并,重组为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卫生监督所、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形成了本市预防医学实践、科研、卫生监督“三位一体”的新体系,从而完成了市级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加强了卫生执法监督力度。

      规范医疗机构购药行为,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11月,北京市13家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启动。此次招标是北京市第一次多家医院联合进行的大规模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活动,是第一次面向全国直接接受药品生产企业投标的集中招标采购活动,也是全国第一次真正在网上实现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及交易的全部流程。此次集中招标药品共20个品种,75个规格和剂型,27个投标生产、经营企业的62个规格、剂型、不同质量层次的产品中标,平均零售价可让利患者18%。

      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办法。在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推行新会计制度,药品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实行药品定额管理,超收上缴,药品收入不再用于分配。市属22所医疗机构全部实行了药品收入不用于分配的管理办法。

      加强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实行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对36家直属单位进行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调研。通过对人力资源、电梯、洗涤、物流四方面情况的调研,重新制定了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实施方案,拟在直属20家医院成立物业管理中心,为医疗工作提供全面的后勤保障。

      基本医疗服务工程改革医疗服务模式,大力开展社区卫生服务。6月9日,市政府召开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会议,出台了6个社区卫生服务配套文件,明确了本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总体目标,规定各级政府要把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列入政府工作目标,纳入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社区两个文明建设规划,并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由原有的三级医疗服务转变为二级服务,一、二级医疗机构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或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组织转换,各大型医疗、卫生、保健机构要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建立双向转诊的定点协作关系,给予业务指导、人才培养,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继续实施医药费“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改革,2000年全市医药费用总额增长速度下降13%;药品费用在医药费中所占比例下降到58%,医疗收入的比例提高到42%。医院的补偿机制得到改善,通过“总控”改革筹集诊疗费的10%,建立了卫生科技发展专项经费。

      加强对医疗收费的监督管理,增大医疗收费透明度,方便患者咨询和核查。全市医疗机构做到明码标价,公示于众。9月,在隆福医院召开医疗收费透明度现场会,推广住院费用计算机查询。各医疗机构都能按要求为住院患者提供医疗收费清单,为患者药费处方开据清单;二、三级医疗机构实行为住院患者提供收费清单和住院费用计算机查询;医院门诊大厅设置电脑触摸屏或电子大屏幕公布药品价格;实行单病种费用评估,建立大额病历审检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天坛、地坛、友谊等医院尝试开设福利性医疗服务试点,推出了廉价门诊、爱心门诊。其它医院也采取多种措施,如隆福医院提出了“让病人看得起病”的口号。安定医院采取“生物——心理——社会”的新医学模式,实行急性发病短暂住院后返回家庭和社区进行维持治疗和康复的手段,减轻了病人的负担。

      社区卫生服务 北京市10个城区已有113家一、二级医院转制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159个,10个城近郊区累计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35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的覆盖率达到设置规划的90%以上。建立107个农村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居民个人或家庭健康档案49.7万份,发放健康服务卡31.6万张,各级各类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均已开通健康服务热线,提供咨询服务11万人次。社区卫生服务门诊111.3万人次,出诊10万人次,急诊4.2万人次,抢救715人次,双向转诊6651人次,提供各种治疗检查共计50.2万人次。为社区中17.3万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建立健康档案。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向社会公开做出5类15项承诺,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启动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社区活动。开展健康咨询322454人次,心理咨询15167人次,举办健康教育讲座5194次,制作宣传板报4322块,发放宣传材料559066份,受教育达311819人次。对社区中的107244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提供了不同形式的健康服务。与北京市健康教育所联合组织编写了《健康教育与行为指导处方集》,全书编辑健康教育处方共142例。

      预防保健 传染病报告总数比上年下降10.96%。乙类传染病同比下降14.01%;丙类传染病同比下降8.67%。其中急性肠道传染病下降87.35%,肝炎下降47.70%,痢疾下降5.28%,腮腺炎下降9.06%,感染性腹泻下降9.07%。无野毒株引起的脊髓灰质炎病例。艾滋病、结核病维持在较低的发病水平。碘缺乏病的预防和控制达到国家规定的消除阶段目标。全年没有发生食物中毒死亡病例、重大生活饮用水和放射性污染事故。清理整顿142家送餐企业。对2008家单位的亚硝酸盐生产、销售、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全市监督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38.3万户,抽样检查7.34万件,合格率89.9%;餐具消毒采样8.8万件,合格率67.1%;各项指标比上年均有所提高。监督检查各类服务场所7750户次,监测各类公共用品1.8万件,大肠杆菌和致病菌检测合格率96%。如期完成了文化娱乐服务场所重新审核工作,压减娱乐服务场所48.95%。为控制和减少重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加强对海、水产品的检测和监督管理,对外环境及食品采样1.8万件,检出阳性29件,检出率0.16%,同比下降了8.42个百分点。对各区县放射卫生工作进行考核。积极做好外地来京务工人员健康体检工作。加强外来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另外扩大计划接种范围,将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纳入本市计划免疫程序,继续为全市重点人群接种流感疫苗。组建北京市防病应急处理中心,全面负责本市范围内发生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

      妇幼卫生 对全市妇幼保健机构进行法制化管理,依法对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单位进行复核。加强助产工作管理,保障母婴安全,对全市70多家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以现场综合急救能力为主的产科工作质量检查,促使工作人员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本年孕产妇死亡率9.5/10万,婴儿死亡率6.3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62‰,创本市历史最好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接近发达国家先进水平。全市已有妇幼保健院16所,妇幼保健所2所。区县妇幼保健院共有床位857张,全市妇幼保健机构人员增加到2820人。全面完成妇女、儿童“九五”发展规划中健康指标的18项妇幼卫生指标。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进一步完善了出生缺陷检测与综合干预体系,出生缺陷发生率9.78‰。爱婴行动已深入社区,走入家庭,已有爱婴医院107家,爱婴卫生院65家。强化对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诊断,0-3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4.63‰。涉及到16个区县、76所幼儿园、2800名3-6岁儿童的体质测试工作在城市和农村全面展开。年底前对18个区县进行“北京市儿童发展纲要”、“北京市妇女发展纲要”落实完成情况的检查评估,各项健康指标均达到要求。目前全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8.69%,母乳喂养率75%以上,爱婴医院已有107所,爱婴卫生院65所,新生儿死亡率5.94‰,孕产妇死亡率17.53/10万,儿童生长发育水平等指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爱国卫生 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区”和“北京市卫生村”活动。年底前,怀柔县、顺义区部分地区达到《国家卫生镇标准》,报请全国爱卫会验收。全市71个行政村达到《北京市卫生村标准》,通过市爱卫会验收。开展冬季灭蟑行动,有效地降低了蟑螂密度。推出130条“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示范街”,对街巷无照烟摊、照地不符烟摊进行取缔和整顿。落实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指标。年内兴建2个联村水厂,17个农村改水“扶低工程”得以落实,新建农村水厂(站)10个,更新改造坏旧水厂36个。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累计达到98.2%,超过“九五”期间达到98%的目标。改造农村户厕8万座,农村公厕281座。继续开展“城市清洁日”、“爱国卫生月”活动。全市健康教育行动形式多样,效果明显。在10个远郊区县开展了农民健康教育示范村活动,共有42个行政村成为农民健康教育示范村,98个乡镇286个村累计34.3万人参加各项宣传教育活动。

      农村卫生 完成农村卫生三项建设15项,投资3812万元,新建、扩建面积29702平方米。全面完成全市农村卫生三项建设10年规划。1991-2000年,共完成卫生三项建设工程273个,其中乡镇卫生院245个,妇幼保健院14个,卫生防疫站14个,共建设各类房屋52.21万平米,其中新建17.08万平米,扩建29.35万平米,翻建3.33万平米,维修2.46万平米,共完成投资5.7亿元。全市新建9所、扩建5所妇幼保健院,全市17所妇幼保健院和1所妇幼保健所共有床位857张。房屋面积增加6万平方米,共投资9073万元。各区县卫生防疫机构的基础设施、设备配备得到加强,新建、扩建区县卫生防疫站14个,新建业务用房5.5万平方米。卫生防疫反应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农村中的主要传染病逐年下降,其中痢疾和麻疹的发病率显著下降,10个远郊区县百白破、麻疹、乙脑疫苗、流脑多糖菌苗、白喉破伤风二联免疫接种900多万人次。全市开展合作医疗的行政村共3679个,占行政村总数的91.95%,朝阳、丰台、大兴、密云、石景山区村覆盖率均达到了100%。全市参加合作医疗人口306.06万,占农业人口的88.04%,共落实合作医疗资金12424.56万元,参加合作医疗人口人均占有合作医疗资金40.6元。

      继续开展“卫生下乡、对口支援”活动,在完善、落实原有定点计划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受援单位的人才培养、技术指导,对各远郊区县的医院重点科室进行定点支援活动。组织并参加了科技周下乡工作,共向7个远郊区县派出13个医疗队、130名医务人员。参加了市委宣传部“燕山情”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派出2支医疗队、30名医务人员。

      医政管理 北京地区县及县以上医院277家,全年完成诊疗5290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01万人次,增加25.36%;其中门、急诊5005万人次;出院75.4万人次,病床使用率73.12%,周转次数13.43次,出院者平均住院18.84天;住院病人手术27.2万人次。加强急救机构、装备、队伍建设,更新120急救寻呼台系统和相关的设备设施,合理配备医院急诊抢救力量,确保急诊绿色通道的畅通,提高了急诊抢救能力。

      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开展了医疗专业诊疗规范的制定工作,在原有5个专业委员会基础上,又成立了医学影像学质量管理委员会等4个委员会。初步建立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大型医疗设备等医疗服务要素的准入制度,进行医师资格审查和考试,颁发了执业医师证书,实行了护士注册。严厉打击取缔非法行医活动,治理整顿医疗广告等,规范医疗市场,保障人民健康。加强用血管理,保证供需平衡。大力推行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对医疗用血严格把关,防止病从血入,严格执法,确保人民用血安全。

      卫生科技与医学教育 共投入科研专项资金5100万元。建立了《重点学科中期评估的指标体系》,对14个重点学科和16个扶植学科科研课题的运行情况、人才培养、经费使用和管理工作进行评估检查,重点学科建设成绩显著。获得资助的重点学科共发表论文1234篇,在国外发表文章89篇。市级以上课题108项,获得市级以上科研成果45项。在临床开展了第二代胚胎移植技术。完成助孕病人20余例,临床妊娠率25%,已有3女1男4名试管婴儿成功降生。提出了《北京市医学院校改革的实施意见》,经与市教委研究,其主要内容已原则同意。协助中组部知识分子办公室、卫生部科教司完成了《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调研报告》,并制定了《北京市毕业后医学教育改革的试点方案》,完成了卫生科研院所转制和分类改革的方案,报市科委。

      医疗机构与人事制度改革 加快推进医疗机构内部机制改革,打破医疗机构不同行政隶属关系的界限,鼓励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合并,共建医院集团,优化卫生资源配置,降低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朝阳医院集团、天坛医疗集团、宣武医院集团、友谊医院集团,以及中关村医疗集团、复兴医院社区卫生服务集团等相继成立。同仁医院、积水潭医院、安贞医院强强联合,成立首都联合医疗集团。初步完成局机关机构改革。基本完成人员定岗及人员分流工作。改革后内设机构25个,行政编制由205名减至106名,精简人员46%。实行以“紧缩编制、强化聘任、转换机制、提高效益”为目标的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仅市属22个医疗卫生单位通过改革共撤销、合并职能部门44个,简化了医院管理层次;减少中层干部235人,占总数的15.51%,专业人员低聘、待聘、未聘及转岗分流971人;共缩编2918人,精简临时工1702人,占原临时工总数的53.42%,仅临时工工资性支出就节约资金947万元。区县医疗机构人事制度改革也取得明显的成效。

      中医事业 顺义区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加强农村中医工作,启动创建“北京市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工作,建设周期为3年。发展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制定了《北京市加强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促进中医全行业管理,对全市6所综合中医院示范中医科的创建工作建立动态管理制度,进行年度督促和检查。制定了《北京市中医药重点学科管理办法》,对4项中医重点学科的进展情况进行中期评估。27项科研成果获得北京市1999年科技进步奖。完成北京地区21个高等中医药学院临床教学基地的评审工作。严格规范中医医疗行为,对社会办医、个体办医的中医医疗广告进行了清理整顿工作,出证中医医疗广告证明178份,查处纠正不同类别中医医疗机构不规范医疗行为36起。

      卫生法治建设 根据市政府发布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改革本市行政审批制度的通知》要求,对全局原有审批事项逐一审查清理。取消行政审批、核准、审核、备案事项共21项,占清理项目的46%,达到了市政府清理比例应达40%的要求。贯彻党和国家发展中医药的重要方针政策,加快中医立法进程,完成中医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调研,市政府法制办于3月正式立项,经广泛征求意见,形成《北京市发展中医条例(征求意见稿)》,已报市政府法制办。

      政治思想工作 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局党组深入开展“三讲”教育“回头看”活动,局直属35个单位的处级领导班子、170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开展了“三讲”教育工作。根据中纪委要求和市委安排,局党组在全系统开展了利用胡长清、成克杰等重大典型案件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活动。

      精神文明建设 在全市569家一、二级医院开展了规范化服务达标活动。整个活动经动员教育、自查自纠、申报、考评、整改5个阶段,通过市文明办规范化服务达标工作考评,市卫生系统实现了全行业规范化服务达标。对47家三级医院和13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了达标复验工作,177家单位全部通过复验。6月份开始,在全系统普遍开展了以“创卫生文明行业,展白衣天使风采”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按照北京市《申办2008年奥运会工程方案》中本局承担的任务,在全市卫生系统中开展“共筑申奥工程再展天使风采”活动。大力表彰先进,积极开展典型宣传,推进医院文化建设,营造奋发向上的行业风气。根据局党组《关于弘扬首都妇幼卫生工作精神,开展向林传家、胡亚美、黄醒华、王砚英同志学习的决定》,大力宣传先进人物事迹。表彰首都地区从事妇幼卫生工作50年的37位医务人员和从事妇幼保健工作30年的250余名医务人员,和包括胡亚美、张金哲、宋鸿昭3名院士在内的290余名妇幼先进工作者。2月初,与市人事局下发了《关于表彰北京市卫生系统1999年度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决定》,并召开大会对30个先进集体、485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下发《关于在全系统学习推广天坛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先进经验的决定》,掀起全系统学习天坛医院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热潮。成功地组织了“王忠诚事迹赴香港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