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卫生健康文化>史志资料
2003年北京市卫生工作概况
  • 发布日期:2016-08-16
  • 来源: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
  • 文字变小 恢复文字大小 文字变大
  •   基本概况 全市有各级各类卫生医疗机构5075个,比2002年增加77个,其中医院459个;床位总数74298张,其中医院拥有床位66990张,同比减少1790张。卫生人员总数148406人,比2002年增加438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12212人,比2002年增加2648人。卫生技术人员占卫生人员总数的75.61%;全市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床位5.89张,医生4.21人,护士3.51人。2003年北京市卫生基本建设投资7.5715亿元。全年共安排基本建设项目12个,建筑面积244921平方米。已竣工的项目6个,包括儿童医院东广场地下停车库、儿童医院门诊楼、首儿所科贸楼、安贞医院外科综合楼、口腔医院挂号病案楼、回龙观一号病房楼。没有新开工的项目。

      全市人口1139.2万人,出生率3.94‰,死亡率4.68‰,自然增长率-0.74‰;人均期望寿命79.62岁,其中男性78.10岁,女性81.14岁。

      2003年,北京市卫生局以“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为总目标,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制订了《2003年-2008年北京市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奥运医疗卫生行动规划》。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改革,首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两会卫生安全 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和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市卫生局组织市卫生监督所和全市18个区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全面开展两会卫生防病专项监督检查,选派卫生监督员进入两会代表驻地,对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实施24小时监控,严把食品进货关、生产加工关。选派13家医院作为指定医院承担两会医疗保障和急救任务,53名医护人员组成9个医疗组驻会负责大会医疗保障工作,各大型综合医院均作为大会医疗保障后备医院,为两会圆满召开做出了贡献。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市委、市政府为加强本市公共卫生工作的领导,于7月14日成立了市委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市委卫生工委、市卫生局提出了关于加强本市公共卫生建设的基本思路,并代拟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经市政府办公会和市委常委会讨论,原则通过。11月1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北京市卫生工作会,印发了该《意见》和5个附件,交与会代表讨论征求修改意见。市卫生局还组织制订了《北京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是抓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医疗救治系统、卫生监督执法系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科技研发与人力资源系统的建设,从根本上构建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相结合的疾病防治工作机制,初步建立相对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将疾病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完成政府承诺的为群众办实事项目 进一步完善远郊区县急救、老年保健、城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完善3个急救分中心站点、转建5所区级老年病院、改造10个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一是完成门头沟、大兴、顺义3个区急救分中心的6个急救站点建设试点工作(斋堂、色树坟、采育、榆垡、牛栏山、杨镇6个急救站全部竣工,急救设备陆续到位)。共完成市级投资730万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30万元,设备投资400万元。

      二是完成5个区级老年医院的建设任务,全部项目均按无障碍标准设计施工,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特色。共完成市级投资800万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00万元,设备投资500万元。

      三是10个郊区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转变已经完成,均严格按照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功能进行设计和建设,并体现“人文关怀”理念,全年完成市级投资220万元。至11月底,基本设施建设除一家正在收尾外已全部完成。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投诉体系。

      一是建立21家食品卫生快速检测室。这是实施市政府“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检测、将卫生监督检疫关口前移的重要举措。截止到11月底,18个区县21家食品卫生快速检测室已全部建成。朝阳区大洋路市场、东昌利华市场及顺义区石门市场的食品卫生快速检测室已正常运转检测,按规定完成了10类食品176件样品中的农药残留、色素、掺假等项目的现场快速检测,检测结果全部合格。其他食品卫生快速检测室处于试运转阶段。

      二是建立全市公共卫生举报投诉系统。充分发挥卫生行政监督执法部门在公共卫生领域内的快速反应能力并接受群众对公共卫生工作的社会监督。该系统于11月30日建成,12月1日开始试运行,8天内共接受群众咨询和举报投诉电话493件次,其中咨询190件,占38.5%;举报投诉303件,占61.5%。所有举报投诉事件均得到处理,其中市卫生监督所办理5件,区县卫生监督部门办理225件,转相关部门办理73件。12月10日,公共卫生举报投诉系统正式对社会公众开通,群众可通过拨打举报投诉热线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网站、来函等多种形式举报投诉在日常工作及生活中涉及的食品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传染病与消毒管理、化妆品卫生、放射卫生、职业病防治以及学校卫生等方面的问题。举报投诉中心实施24小时接收制,统一受理全市公共卫生举报投诉,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指令各级卫生监督部门进行调查处理,涉及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市、区县卫生监督及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将及时赶赴现场,城区不超过30分钟,郊区不超过60分钟,远郊区县不超过90分钟。反馈举报投诉信息不超过60天。

      大力推进“刷卡消费无障碍”工程,在市属三级医院中推行就诊卡和银行卡结算。

      进一步加快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进程,优化看病流程,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给病人提供更多的方便。截止年底,北京地区有二级及以上共83家医院的住院处安装了银行POS机,正式启用住院处银行卡结算系统。组织完成了妇产、同仁两家试点医院的门诊刷卡软件招投标工作,11月17日进入安装调试、人员培训阶段,12月1日开始试运行,其他直属医院将在2004年配合市民卡出台,全面启用门诊银行卡结算系统。

      在全市979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分两次对临床使用的全部西药和部分中成药共16类药品进行了集中招标采购,在542家一级以上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对8类医用耗材实行集中招标采购,进一步降低了医药费用。全年药品招标金额58亿元,平均降价10%以上,为患者让利约7亿元;8种医用耗材中标降价幅度从2.74%至11.9%不等(注射器输液器11.9%、肾透析用耗材和人工关节2.74%、人工晶体8.34%、心脏起搏器4.49%、心脏介入耗材7.29%、神经介入耗材8.46%和外周介入耗材8.34%)。

      截至年底,本市医疗机构临床常用药品的90%已实行集中招标采购。

      农村合作医疗8月8日,召开北京市农村卫生工作会议,全面贯彻中央农村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下发了《关于北京市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确定了目标:到2005年,60%的农村居民实行大病医疗统筹;到2008年,80%以上的农村居民实行大病医疗统筹,建立起基本覆盖全市农村居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各远郊区县、乡镇政府及卫生局均把这项“民心工程”作为2003年郊区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工作落实。市、区县、乡镇三级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市级财政按照近郊区每人10元、远郊平原15元、远郊山区20元给予合作医疗补偿经费。至2003年底,10个远郊区县均已完成了以大病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大兴、怀柔和昌平3个区的41个乡镇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全市共有173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3494位农民报销了大病治疗的费用。

      卫生支农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目前,城八区与10个远郊区县签订了对口支援责任书;全市三级医院、市级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中医医院、精神病医院等分别与10个远郊区县的中心医院、专科医院实施了对口支援计划;城八区的49所二级医院及部分三级医院都对应支持一所山区、半山区乡镇卫生院。

      2003年正式启动了专业人才交流工程。城市医生晋升副高级职称前,到农村基层卫生机构服务累计一年(远山区8个月),首批20名下乡的医生已到达农村的工作岗位。

      农村改水改厕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农村改水项目共计111个,受益人口27万余人,工程总投资达到1968万元,其中扶贫工程涉及49个村,受益人口28000余人。全市共有11个区县、101个乡镇、438个村参与了农村改厕工作,新增改厕人口13.72万人。农村地区所建户厕全部为符合国家标准的三格式厕所,有9个乡镇达到“改厕先进镇”的标准。全市累计卫生厕所91.51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72.98%,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82.65%。

      医疗卫生改革 继续实行医药费“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改革方案。2003年,全市完成医药费总额185.5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药费94.8亿元,同比增长1.61%。门急诊5836万人次,同比减少3.08%,实际占用床日1993万,同比增长2.31%(包括中央、厂矿、部队、区县医院)。

      恢复医院评审工作,增加新的准入标准,依法规范医疗行为。委托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制定医院的评审标准及审核方法,对友谊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铁路总医院开展了试点评审工作,论证医院评审标准,并委托中国医学科学院对4家医院开展了社会评估工作。从11月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级医院的评审工作,举办了一级医院评审员培训班,18个区县卫生局120人参加了培训。

      积极推进企业分离办社会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对市属53家企业医院目前划转进度情况进行了了解,对三级大型医院如首钢总医院、京煤集团总医院及分院等企业医院分离工作进行了前期部分调研的设计、情况收集及简要分析工作。同时还对铁道部所属在京的铁路总医院、北京铁路局羊坊店铁路医院、怀柔北铁路医院、北京铁路分局中心医院、大同铁路分局茶坞分院划转工作开展了调研。

      建设超大型医疗机构取得重大进展。北京国际医院由北京大学投资建设,规模为2400张床位,包括一个综合医院、若干个专科医院,总投资约30亿元。北大国际医院将实行分期开发,一期建设15万平方米,完成投资约20亿元。市卫生局已正式批复北大国际医院的立项申请,确保2004年如期开工。

      卫生防病加大卫生防病宣传力度,坚持抓好卫生防病的日常工作。在各区县疾控中心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生化和微生物实验室,在相关医疗机构建立了59个艾滋病实验室、262家肠道门诊。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保持在98%以上。全年无脊髓灰质炎、白喉、狂犬病病例发生。

      为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控制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患的发生,市卫生局于7月底至8月初在全市范围内对各级各类餐饮业单位开展了代号为“金盾行动计划”的食品卫生突击大检查。全市累计出动监督员近万人次,检查餐饮业单位共14131户,有卫生许可证11822户,持证率83.7%;检查从业人员128337名,持有效健康证109625名,持证率85.4%;做到生熟分开10631户,合格率75.2%;在生产经营冷荤食品的8168户中,冷荤制售能达到“五专”要求的6169户,合格率75.5%;对其中12225户餐饮业单位餐饮具消毒情况进行检查,合格9938户,合格率81.3%;对13216户的食品卫生质量(自制和购买的食品无腐败变质)进行检查,符合卫生要求的11958户,合格率90.5%。在全部的检查中发现45户有违法使用亚硝酸盐和滥用色素的违法行为。十日的“金盾行动”中,共进行行政处罚2455户次,罚款金额1437533元,取缔无证无照食品摊贩281户。

      依法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机构资质审定工作。市卫生局组建了技术评审专家库,截止年底,共受理19家职业卫生技术机构资质申请,并进行了13家机构的现场评审工作,其中取得职业健康检查资质机构9家、职业病诊断资质机构3家、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资质机构6家、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乙级资质机构1家、丙级资质机构1家。

      科技教育完成2000~2001年度首都医学科研发展基金网上项目的公示及62个单位的项目拨款;组织开展2002年度首发基金87个单位的423个项目申报和评审。组织2003年度全系统74项初评科技成果向市里申报,经专家评议二等奖9项、三等奖20项。组织推荐11项初评成果参加中华医学奖的评审。初步介入并进行了北京地区“人类遗传资源”的审批管理工作;组织北京地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人类精子库”7个单位资格审核及聘请全国专家进行的评审、审核的前期准备工作。

      妇幼保健 颁布了《北京市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北京市产前筛查技术管理办法》、《北京市0~6岁儿童听力筛查、诊断管理办法》,制订《北京市女性生殖道感染防治管理规定》、《女性生殖道感染诊疗常规》,全面贯彻《北京市妇科常见疾病防治管理技术规范》、《北京市女职工妇科健康检查规定》。

      在全市173所医院开展了产科质量大检查;对18个区县取得计划生育手术资质认证的18所医疗机构进行了抽查,对其中11所医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限期整改,对超范围经营的医院进行了行政处罚;对10个区县的20所爱婴医院进行了抽查,对违反国际十条标准的单位进行了通报批评和限期改进;对14所不同类型的托幼机构进行了抽查,对发现的问题开具了监督意见书。

      血液管理 本市逐步实现了由以计划指标为主体的献血组织模式向自愿无偿献血模式的转变。2003年,全市共组织无偿献血325384袋(200ml/袋),其中自愿无偿献血179402袋,达到临床用血的56%,比上年增加了4.1万袋,增加了29.7%;计划指标献血110611袋,占临床用血的34%;外埠进血35371袋,占全市临床用血的10%。全市临床用血共计320061袋,其中用全血30541袋,占全市临床用血的9.5%;成分输血289520袋,成分输血率达到临床用血的90.5%。自体输血39847袋,占临床用血12.4%。基本实现了2003年血液工作的整体目标。年内全市未发生输血纠纷案例,基本保证了用血安全。

      中医管理 10月24日,召开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暨北京市中医工作会议;建立了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药应急机制;制定了《2003~2004年北京地区预防流行性感冒中医药技术方案》。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卫生工作中的作用,做好城市支援农村中医药工作,帮助远郊区县建设中医专科8个、中医专病9个,专家出诊320人次,培训专科专病技术骨干70名,为10个远郊区县调拨专项资金100万元,为1000名乡村医生举办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并组织专家编印了111项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手册,印刷10000册发放到农村。

      组织中医药科技成果评审工作,2003年度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2年度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中医药)和2003~2004年度中医药科技发展基金项目评审于2003年底结束。共39家医疗机构申报首都医学科技发展基金(中医药),其中三级医院27个(占69.2%),二级医院11个(占28.2%),一级医院1个(占2.6%)。共申报课题128项,同比增加58项,增幅达83%,其中联合攻关项目17项(占13.3%),重点支持项目37项(占28.69%),自主创新项目74项(占57.8%)。经审定,评出联合攻关3项、重点支持9项、自主创新20项。15家医疗机构申报北京市中医科技发展基金项目41项,经评审,有25项中标。

      由市中医管理局、市科协共同主办的中国首座网上中医药博物馆“北京中医药网上博物馆”于9月23日开通。

      党风廉政建设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直属各单位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分解落实到班子每一个成员和各职能部门,做到“一岗双责”,初步形成各级党政领导分工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工作格局。

      3月,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阳安江、市监察局局长秦刚到市卫生局对纠风工作进行调研,给予肯定,并要求进一步做好药品招标工作总结,完善程序;继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遏制药品回扣和“红包”现象。市卫生局同市检察院合作,选择5家医院进行了药品回扣和“红包”情况的前期调研。

      市卫生局转发了市纪委、监察局《关于严明纪律,确保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顺利进行的紧急通知》,人事部、监察部《关于严肃纪律,确保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顺利进行的通知》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防治非典型肺炎社会捐赠款物管理工作的通知》,制订下发了《市卫生局关于加强对社会捐赠管理的通知》。从4月底至5月中旬,局直属单位依据文件精神,对违反纪律临阵退缩人员进行了处理。给予组织处分8人(开除党籍1人,开除团籍6人,留团察看1人,撤销团内职务1人),解除聘用合同5人,取消执业资格2人。为管好用好捐赠钱物,增加透明度,市卫生局机关和直属各单位都派纪检监察干部参与对社会捐赠物资的管理和监督。在市财政紧急拨款采购急需的“抗非”物资设备时,因时间仓促,不能按照正常程序进行招投标,为了保证采购过程的透明、公正,本局监察处参与了物资采购工作。在非典疫情过后,市卫生局和市卫生系统通过了国家审计署、市审计局的审计。

      9月,市卫生纪工委组织了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知识测试工作。全系统共有1027人参加了测试,其中局级12人,处级248人,中层干部和党员717人,纪检监察干部50人。

      2003年,市卫生局共查处案件6件,结案4件。共收到人民来信130件,办结120件,办结率92%。直查37件。药品回扣问题23件,其他经济问题22件,有关非典的举报信15件。自2003年开始实行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回执单”制度,凡是反映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或有具体线索的信件,纪工委、监察处进行直查核实;凡是反映直属各单位的一般信访件,在填写“信访转办单”的同时,附上“回执单”,要求直属单位的纪检监察部门在规定时间内调查处理,并反馈办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