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2005年,全市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4818个,比2004年减少17个,其中医院519个,比2004年增加16个;床位总数79077张,比2004年增加1922张,其中医院床位72329张,比2004年增加2479张。卫生人员总数156969人,比2004年增加360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19943人,比2004年增加3305人;卫生技术人员占卫生人员总数的76.41%;乡村医生3792人,比2004年增加226人。执业医师总数50642人,护士总数42897人。全市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床位6.65张,执业医师4.32人,护士3.66人。2005年政府办医疗机构平均每一门诊人次医疗费用234.08元,平均每一出院患者医疗费用13013.81元。
2005年北京市卫生事业费189119万元,比2004年增长40.51%。卫生系统固定资产883202万元。
全年政府投资北京市卫生基本建设65073万元,安排大中型建设项目10个,总建筑面积182785平方米。其中竣工项目2个,分别是北京肿瘤医院病房楼工程和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病业务楼工程;新开工项目2个,分别是北京佑安医院改扩建一期工程和北京地坛医院迁建工程。完成了全市140家二级以上医院感染疾病科、412家一级医院传染病诊室、152个急救站点(城八区136个,郊区16个)以及农村1486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的建设。
2005年北京市户籍人口1172万人,出生率4.98‰,死亡率5.43‰,自然增长率-0.45‰。人均期望寿命80.09岁,其中男性78.47岁,女性81.76岁。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大力加强以“一个机制、四个体系”为核心的首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一是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健全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指挥体系:在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下设立了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市卫生局成立了应急办公室(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各区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分别成立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领导机构。初步形成了全市重大法定传染病监测网络。根据法定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的病种分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种类,编写了各项应急工作制度。完成了非典、鼠疫、霍乱、病毒性肝炎、流脑、流感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10种重大疾病应急处理预案和8个防治工作方案。二是进一步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以市和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体,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在内的覆盖全市的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已经形成。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防控网底作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防控前哨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三是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顺利完成了北京急救中心向北京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的功能转型。以完成远郊区县16个乡镇急救点和城八区136个社区急救点的专业化、标准化建设为标志,全市基层急救网络建设全面完成。北京化学中毒救治基地和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建设项目得到落实。四是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将市卫生局内设机构承担的卫生监督职责统一交由市卫生监督所承担,在市卫生监督所加挂了“北京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处”的牌子。同时,将全市卫生监督机构由事业单位调整为行政执法机构,由全额拨款事业编制调整为行政执法专项编制。五是继续平稳推进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建设。完成了卫生行政许可“一窗式”办公系统、医疗机构信息采集系统、卫生执法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等多个卫生信息化子项目,初步搭建起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基础平台。
“医院管理年”和“创建人民满意医院”活动 落实卫生部关于开展“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的要求,在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单位中开展“创建人民满意医院”主题活动。制定了《“医院管理年”和“创建人民满意医院”考核评价标准》,成立了市、区两级督导组,对全市二、三级医院进行全面督导,收效明显。
防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全市卫生系统狠抓人禽流感预防、控制和救治3个环节,全面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市卫生局成立了防控人禽流感工作领导小组和防控人禽流感公共卫生专家委员会,建立了防控人禽流感专家组,成立了防控人禽流感专家预警委员会。制定了《北京市应对人禽流感流行应急预案》、《北京市应对流感大流行应急预案》。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人禽流感医学观察病例的排查和报告制度,对全市12万余名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了人禽流感等15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和考试。从2005年12月20日至2006年1月15日,全市开展了防控人禽流感第二轮监督检查。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成立了北京市中医药防控流感(人禽流感)工作领导小组及中医药专家小组,完善了《北京地区预防流行性感冒中医药技术方案》,制定了《北京市中医药治疗人禽流感方案》,并编制了中医药预防流感宣传材料。
卫生防疫 通过进一步加强领导,制定和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加强监测预警,对重点人群开展疫苗接种、普及卫生防病知识等一系列措施,有效防控了人禽流感、口蹄疫、猪链球菌等传染病疫情,鼠疫、结核病、霍乱、痢疾、病毒性肝炎、麻疹、百日咳、破伤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传染性疾病继续得到有效控制。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继续保持在98%以上,连续21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病例发生。进一步加强了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精神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对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全市大、中、小学新生免费开展了结核菌感染检查。
以传染病防控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重点,通过深入城乡开设健康大课堂,与《北京晚报》联合举办“健康快车系列活动”,与市委宣传部联合编写出版《北京健康手册》,在北京电视台开辟《健康播报》栏目,加强北京市卫生防病热线咨询电话服务等一系列健康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水平。
医政管理 完成了对宣武医院、人民医院、朝阳医院、北医三院、天坛医院、积水潭医院等17家医院的绩效评审工作。血液管理实现了献血模式由高度计划为主向自愿无偿献血为主的历史性转轨。全年全市用血总量约40万袋(80吨),血液自给率达到100%。街头设置自愿无偿献血点35个,街头自愿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的80%;全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自体输血率达到16%,位居全国第一;成分输血达到90%以上。与北京奥组委医疗卫生部门建立了密切合作的工作机制。组织20家大型医院和北京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与北京奥组委医疗卫生部签署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定点医院服务合同》。
社区卫生服务 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整体覆盖率达到81%。扩大了居民在社区就医的用药范围。实施了“非典出院人员社区健康管理”,并在试点的基础上,将全市1299名非典出院人员全部纳入社区健康管理。在原有的东城、西城、大兴3个国家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的基础上,海淀区、朝阳区也被评选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进一步落实市政府“143”号折子工程,生活方式疾病综合防治示范社区项目全面完成。市政府制定了《关于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意见》。8月1日,西城区被批准为第一批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农村卫生 一是全面规划建设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完成了1486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建设和标准化设备、191个乡镇卫生院主要医疗设备标准化配置工作。二是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意见》。2005年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总人数达到249万,参合率达到81%。三是进一步加快市级卫生镇、卫生村建设和农村改水改厕。全年共创建市级卫生镇10个、卫生村80个;通过改水工程建设,使23.5万农村地区居民用上安全卫生饮用水;改造农民户厕4.5万座。四是稳步推进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城八区二、三级医院派出兼职、挂职医务人员736人,优先或减免费用接收被支援单位进修人员267人,参加义诊专家1926人次,咨询、诊治患者11.4万余人次,讲授健康教育课805次。捐款、捐药、捐设备总价值约517万元。召开了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城市医务人员将分期分批派到农村为农民服务,三级医院对口支援10个远郊区县医院并将其打造成为区域医疗中心的任务。
卫生执法监督 加大卫生执法监督力度,组织开展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生活饮用水及公共场所、医疗机构和采供血等各类卫生专项监督整治工作45次,共监督检查近35万户次。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行为,取缔无证行医1161户次,查处案件677件,罚款近12万元,没收医疗器械4802件,没收药品845箱,移送案件79件。完成卫生部和市卫生局年度抽检计划,抽检各类产品4.4万余件。全市卫生许可实行电子网络化管理,全年新发卫生许可证6.1万个。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人禽流感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做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对全市18829家餐饮单位进行了量化分级管理评定。圆满完成了45次大型重要活动的卫生监督保障工作。
卫生人才培养和卫生科研 加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工作。全市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覆盖面达到100%。根据防控人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工作的需要,对全市12万名医务人员进行了统一培训和考核。进一步加强卫生科研工作。建立了北京市人禽流感网络实验室,加强了相关科研项目的管理和研究。承担和启动了首都紧急医学救援科技工程建设、奥运健康遗产评估、评估影响奥运会主办的重大卫生防疫风险研究等3个项目的研究。
中医工作 确定北京地坛医院、北京佑安医院为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临床基地建设单位。积极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制定并实施了《北京地区中医病证诊疗常规》。落实名院、名科、名家“三名”战略,推进中医医院专科特色建设。启动了第三期北京市乡村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项目。评选房山区为北京市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建立了北京市中医药信息网。
精神文明和行业作风建设 召开了首都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提出了“2008年前实现创建首都文明行业”的目标。结合“医院管理年”、“创建人民满意医院”、“弘扬白求恩精神,做白求恩式的首都医务工作者”、“礼仪北京,人文奥运”等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出了姜淑清、魏文斌、张立兴等先进典型。年底,市统计局以暗访形式对全市50家三级医院进行了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满意度为82%。
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以加强领导、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为重点,贯彻落实卫生部《2005年卫生系统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三级”承诺机制。制定《北京市卫生系统行风建设方案》。专项治理乱收费。要求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加强价格管理,实行“住院费用清单制”。建立健全了市价格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机构价格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机制。完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机制。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积极处理医疗事故和调解医疗纠纷,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狠抓院务公开,全系统政风、行风有了明显改善。进一步规范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全年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总金额达105亿元,预计可向患者让利1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