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便民服务>健康知识>健康生活
【垂医科普】面对肺炎支原体,如何做到精准防护
  • 发布日期:2024-11-29
  • 来源: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 文字变小 恢复文字大小 文字变大
  • 68岁的张先生因发热、咳嗽、咳痰来到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检查后确诊为支原体感染。张先生说,不久前家里的小孙子在医院确诊为支原体肺炎,在住院治疗期间,老人每日去照顾孩子,最近孩子好转出院,没想到自己也开始发烧了。

    秋冬来临,不少孩子感染了肺炎支原体,甚至有些成年人也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那么肺炎支原体是什么,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应对呢?

    什么是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病毒和细菌间的一种病原体,直径2-5nm,是原核致病微生物,缺乏细胞壁,是引起人类呼吸道、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传播途径是什么?

    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咳嗽和打喷嚏传播,其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秋冬季节是高峰期。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易感人群有哪些?

    人是肺炎支原体唯一天然宿主,且对肺炎支原体普遍易感,不同年龄人群对其易感性存在一定差异,好发于5岁及以下儿童和青少年,其中学龄儿童最易发病,5岁以下儿童也可发病。成年人感染肺炎支原体后症状较轻,但也不乏成人感染肺炎的情况。

    感染后症状有哪些?

    肺炎支原体感染潜伏期较长,一般为1-3周。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自限性,部分轻症感染者不经过治疗也可以痊愈。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后症状有轻有重。轻者无明显症状,可有上呼吸感染症状,如畏寒、发热、干咳,可伴有鼻塞、乏力、头痛等不适症状。有少部分可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支气管炎、肺炎,或者出现一些肺外并发症,如皮疹、肝损伤、心肌炎、脑炎、溶血性贫血等。

    如何治疗?

    不规范用药可能导致疗效欠佳,建议有症状的患者及时医院就诊,咨询医生如何选择药物。

    如何预防?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抗体持续时间存在个体差异,抗体滴度随着时间推移降低。6个月左右以后,即使体内有抗体存在,但抗体滴度较低者也会发生再次感染。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

    因此做好个人防护时最重要的预防手段。不带孩子去人多、密闭的环境,老年人要远离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室内做好通风,适量运动,不熬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在做好防护的同时,积极接种流感、肺炎等疫苗,预防感染、降低重症风险。

    本文仅限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文中部分图片及资料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