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前言
唐由之(1926—2022),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多项部级科技进步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09年荣获“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获选为“国医大师”。
弱视为常见的儿童眼病,归属于中医学“视瞻昏渺”“目暗不明”等范畴。国医大师唐由之(以下简称“唐老”)认为,弱视的病因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摄养失宜,在治疗上以补养先、后天为主,在其经验方参明汤的基础上进行临证加减。本文通过总结唐老诊治小儿弱视的组方思路,发挥中医药特色诊疗优势。
02小儿弱视的病因病机
弱视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唐老基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及自身诊疗经验,提出弱视的病因病机不外先天后天2个方面。先天禀赋不足、后天摄养失宜是弱视发生的根本原因,其中以脾肾亏虚为主,临证常从脾肾辨证治疗本病。
03组方思路
唐老临证多年,在“先后天”理论的指导下,创制补益脾肾、益气养精明目的基础方“参明汤”,治疗儿童弱视。参明汤由太子参、西洋参、菟丝子、山楂、炒谷芽、炒麦芽、枳壳、青皮组成。
太子参、西洋参为君药。太子参又称孩儿参,性平力薄,是醇性尚薄的儿童患者较为常用的补益药。西洋参性凉,入脾、肾经,《医学衷中参西录》载:“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者皆可用之”。二者共为君药,益气养精明目,弥补小儿先天之精气不足。两药合用,补益之力增,相得益彰。
菟丝子、山楂、炒谷芽、炒麦芽为臣药。菟丝子味甘,性平,入脾、肾经。弱视患儿臣以此药,一则补益肝肾,养精明目,二则双补肾之阴阳,肾阴肾阳协调共济,则肾气冲和畅达,助精血上注而明目。山楂、谷芽、麦芽药性温和且药食同源,鉴于小儿脾胃娇嫩,用药顺脾胃之所喜而去其恶,健脾养胃,补后天精气,增强脾胃功能,以后天之气培补先天。
枳壳、青皮为佐药。二者性味苦、辛,性主沉降,前者归脾、胃经,后者归肝、胆经。两药配合行气消积化滞,谨防补益类药物壅滞脾胃气机,使经验方参明汤补中有疏,补而不滞,疏利气机,使气、血、精微物质能上注以涵养目窍。
04组方特色
4.1虚为病由,肾为虚本,重视补肾,填精益髓
傅仁宇曰:“目乃先天之空窍,肇始之元明”,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决定了包括眼睛在内的全身器官的先天禀赋,“眼虽属五脏,而五脏之中肾最为贵”,唯有肾中精气充盛,阴阳和,目形方能俱,儿童眼部发育和视功能才能建立与完善;先天有亏会导致精微物质不能聚合形成目,影响视觉功能发育。
4.2 幼科之要,调理脾胃,培土化源,健脾益胃
后天无先天不立,先天无后天不健。人出生之后,目形虽俱,神却未全,此时尚不具备完善的视觉功能,须随着人体的发育,除先天之精外,还要不断接受后天之精的滋养,包括目在内的机体才能在形态和功能上不断发育成熟。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为太仓,水谷气血之海。脾胃虚弱,诸邪遂生,眼的发育极易受到脾胃功能的影响,后天调摄失宜,脾胃功能失常导致精微物质摄入不足,神光生化乏源,对弱视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
4.3 斡旋脾肾,脾肾互赞,相互资生,相得益彰
《医宗必读·虚劳》载:“肾为万物之元,脾为万物母。”脾肾两脏相互资生,脾运化水谷精微以滋养目窍功能的实现,有赖于肾脏的资助和调节;肾藏精,主目窍发育功能的实现又有赖于脾运化的水谷精微充养。所以,弱视的治疗应该在顾护先天之本肾脏的同时,调补脾脏,脾肾互赞才能调脏腑,和气血,助视瞻明亮。
4.4 治法多变,不拘于补,补而不滞,静中有动
治疗小儿弱视补益固然重要,但小儿机体柔弱,如草木之方萌,脏气清灵,随拨随应,长时间使用补益类药稍有不慎则易损伤脾胃。因此,参明汤不拘于补,在补益药中佐以疏肝行气之药,使其补而不滞,静中有动,防止滋腻碍胃,以利精血畅达于目。
4.5 用药权衡,变通为要,四诊合参,中西并举
弱视不仅有脾肾亏虚之证,也可见其他证型,如肝肾阴虚证、气血瘀滞证、气血亏虚证等,但脾肾亏虚是根本或相关因素,临床治疗以补肾健脾为基础,随证加减用药。唐老十分重视“四诊合参”理论。四诊唯有协调运用,注重融合,方能对其病况有全面且系统地了解,做出准确分辨。此外,在应用参明汤的基础上,配合西医经典疗法,如配镜、遮盖疗法、传统视功能训练疗法等,实现中西医疗法的有机结合。
05小结
参明汤组方严谨、药味精简,先后天同调,通补兼施,补而不滞,所选方药均为临床常用的基础方药。在治疗时遵循补养先后天为主的原则,补肾健脾,斡旋脾肾二脏,二脏安和,根本培固;在其基础上根据兼夹证权衡用药,加以扶阳益气、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等中药,扶正祛邪,全身脏器安和,一身皆治。同时,唐老的治疗理念也强调了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性以及中西医结合在临床治疗中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