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政务公开>重要民生实事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度绩效管理工作完成情况
  • 发布日期:2019-01-10
  • 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
  • 文字变小 恢复文字大小 文字变大
  •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度绩效管理工作完成情况

     

    1.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明显

    一是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北京市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已于10月25日以市政府办公厅的名义正式印发(京政办发〔2018〕40号)对于我市健全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总体制度安排,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现公立医院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二是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确定朝阳区、大兴区为我市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区,其余14区各选择1家区属公立医院开展薪酬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课题研究,探索符合行业特点和适应我市改革进程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对16区试点公立医院进行薪酬监测,提出完善和推进改革的策略。

    三是实行药品采购两票制。以推动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实行“两票制”为抓手,全面深化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药品采购“两票制”2018年2月在我市执行,目前医疗机构运行平稳,各界反映良好。

    四是规范调整第二批医疗服务价格。与市医疗保障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下发《关于规范调整病理等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对本市公立医疗机构病理、康复、精神、中医、检验等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进行规范调整。

    2.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天坛医院新院区已对外开诊,疏解核心区床位950张老院区医疗用房全部腾退口腔医院确定丰台花乡选址并已完成勘察设计招标等前期工作,正在开展征地拆迁。友谊医院顺义院区进行项目立项评审。同仁医院亦庄院区正在开展装修施工,项目进度符合计划安排。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完成医疗流程设计并组织设计单位开展项目初步设计。

    二是深化拓展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2018年6月30日起正式启动执行京津冀第一批六大类医用耗材联合采购,截至2018年12月,累计节约药品费用超过100亿元,医用耗材采购价格累计降幅15%。京津冀三地持续推进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和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工作,京津冀临床检验结果互认项目由27增至33项,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由132家增至296家,覆盖了所有符合要求的三级、二级医疗机构和医学检验实验室。影像检查资料共享项目达到21项。共享医疗机构在102家基础上,增加53家,其中北京增加9家(含8三级医院)

    三是与河北省卫生计生委、雄安新区管委会共同签署《关于支持雄安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组织安排我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支持包括河北雄安新区在内的保定、廊坊、承德、张家口、唐山等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3.健康北京建设全面推进

    一是巩固推进国家卫生区创建工作完成对海淀区、朝阳区创建国家卫生区的病媒生物市级专项验收和市级暗访考评密云区和延庆区在国家卫生县城基础上创建国家卫生区已进入市级综合评审阶段丰台区、大兴区从区政府层面启动了创建国家卫生工作。完成对通州区、怀柔区、平谷区、天安门地区市级暗访和技术评估,并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区复审检查验收。顺义区马坡镇、丰台区王佐镇等9个参加国家卫生乡镇复审的乡镇完成市级复审检查验收。海淀区四季青镇等6个乡镇创建国家卫生乡镇已完成市级检查验收。

    二是开展全民健康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以市政府名义发布《2017年度北京市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联合市体育局、市教委开展2018年健康中国行—科学健身主题宣传活动。发布市民科学健身基本原则,现场解答群众健身问题,通过头条直播平台和微信直播平台进行全程网络直播,实时在线观看人数超过2000人。面向中直机关、市级机关、大中小学校和流动人口开展健康科普巡讲112场次,受益人数达到2.2万余人。围绕健康北京建设和健康北京人九大行动,通过电视台、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体制作宣传栏目达568期。持续推进全市健康大课堂活动,共举办健康大课堂2.1万场,受众人数128万人次。

    三是建立健全村公共卫生委员会。与市民政局、市委社工委、市农工委、市爱卫办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村委会、居委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的通知》(京卫发〔2018〕1号)要求全市进一步推进村(居)委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各区卫生健康委均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一名副职领导和科室具体负责本区村(居)委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工作。12区已经制定并印发了村(居)委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方案。目前,全市村(居)委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3317个,建成率达46.9%。

    四是户厕基本达到无害化要求。制定了农村户厕升级改造工作指导意见,明确了各级部门职责;印发《全国爱卫办农村改厕技术规范》(2018版);召开6次农村改厕专项工作会,部署改厕工作;印发3万本《农村改厕技术规范》和7万张改厕宣传海报,配送到各区、乡镇和村对各乡镇负责干部进行培训。对我市各区30余个村开展调研和督导,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截至目前,卫生户厕改造已覆盖的村庄共3568个、占全市村庄总数(3717个)的96%;累计完成卫生户厕改造的农户共101.9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108.29万户)的94.1%。

    五是饮用水卫生安全达标。组织开展农村改水项目立项评审及检查、工程质量督查和竣工验收检查,开展“共促健康饮水,共享健康生活”主题宣传,累计完成四类农村改水项目493个,惠及561个行政村、约38.5万人。印发《关于印发2018年北京市卫生计生监督抽检计划的通知》,督促落实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管理属地政府主体责任,平谷等区纳入政府考核;全年对115个乡镇开展巡查,检查设施1415个,建立基本情况档案1189户,有效监督2653户次抽检涉水产品生产企业10户产品10件、经营单位11家产品26件,现有检查结果全部合格。制定年度饮用水卫生监测方案,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对农村饮用水(包括出厂水和末梢水)卫生进行2次监测,共监测水样1588件,乡镇覆盖率为100%,圆满完成年度饮用水卫生监测任务。

    六是落实《“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全市开展各类健康知识进社区、进乡村、进单位活动,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成立健康专家讲师团,2018年共举办各类健康大课堂21089场受众人数达128万人次,市民健康素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七是组织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凝练30个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组织专家编写了《食品安全标准常见问题解答(30问)》并印发给各单位。通过线上直播,线下宣讲,发放手册等多种方式,将30问宣传到了5000多家食品企业、食品检验单位和执法部门等。

    八是做好公民无偿献血工作。会同市委编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等7部门印发《北京市血站设置规划(2018-2025年)》。推进市采血点设置,全市献血点总数已达到66个。推动团体无偿献血,截至目前,全市团体献血总量10万单位,占全市献血总量的20%,在12月份继续增加团体无偿献血,团体无偿献血占总献血量比例超过15%。启用北京市血液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全市血站信息互联互通。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发动。截至目前,全市献血总人次32.6万人,千人口献血人次达到15‰。

    九是推进卫生应急体系规范化建设。建立季度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机制,组织专业机构完成4次季度公共卫生安全形势分析报告,指导相关区共妥善处置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1起。印发《2018年卫生应急工作要点》,要求各区加强对本辖区卫生应急工作的领导,健全相应的领导和管理机构。更新《全市卫生应急系统通讯录》,涵盖市区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部所有成员单位。与天津市、河北省共同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卫生应急协同发展的通知》,推动三地联合开展风险评估、实验室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互认及毗邻县(市、区)联合演练。组织2018年度京津冀三地卫生应急综合演练,与河北省廊坊市及新机场办共同举办霍乱防控联合应急演练,与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共同研究深入推进卫生应急合作。

    十是加强重大传染病及新发输入性传染病防控,组织开展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3次,开展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流感等传染病系列科普宣传2次居民提供专业性指导建议。组织开展全市季节性重点传染病、结核病防控手足口病及输入性传染病培训5次,切实提升医疗卫生人员防控能力。针对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高发情况,组织市疾控中心对学校、托幼机构和医疗机构等重点单位开展专题指导和监督检查,督促防控措施落实。做好重点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筛查干预完成对11.5万高危人群的筛查干预工作。

    4.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每个区至少建设一个紧密型医联体,发展专科医联体。全市建立34个紧密型医联体,实现每区至少建设1个紧密型医联体的目标。推进专科医联体建设,本市心血管、儿科等8个专业的专科医联体达到核心医院20家、二三级合作医院120家包括10个区域医疗中心充分发挥专科医联体核心医院作用,在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培训带教等方面深入开展工作,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9月启动市属医院儿科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由儿童医院和首儿所管理运行的天坛、世纪坛、朝阳医院儿科医联体受到患儿家长普遍欢迎,取得初步成效。

    二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按照20-30分钟服务可及标准,年初计划启动的138个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任务全部完成。举办社区卫生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培训对象主要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357人参加了培训。举办社区上门医疗卫生服务培训,社区医生、护士和康复人员等160人参加培训。举办社区儿科强化培训班,137人参加培训。

    三是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推广智慧家庭医生优化协同模式的通知》等文件,依据国家指导性文件进一步规范本市家医签约工作,确定老年人、孕产妇等五类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优先做好重点人群签约服务加强与农委、民政、残联等部门沟通协调,共享人员信息。总结推广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智慧家庭医生优化协同服务,借助“互联网+等技术”,完善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约居民781.4万人,签约率36%。

    四是完成儿科、精神科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开展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员培训。通过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全年合计培养儿科专业160余人,精神科专业90余人。面向基层卫生机构招收152名人员接受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目前分别在密云、顺义、潞河、昌平、大兴、延庆、平谷7个区医院进行临床轮转。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9132人接受社区继续教育必修课培训,合格人数29109人,合格率达到99.9%。组织114名区级医院的骨干医师到三甲医院接受为期一年的“一对一”导师制培养。加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力度,招录全科专业112人,其中社会人26人,为新疆、西藏和贵州等对口支援基层单位代培40人。

    五是组织名中医每周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坐诊,方便群众就近看病。遴选2792位专家组建了390支名中医专家团队每周到全市33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坐诊。至目前北京市名中医身边工程项目内各专家团队共计出诊5482天,接诊患者5.1人,开具处方4.7张,开具治未病处方1.1万张。

    六是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北京中医药社区科普团队建设工作的通知》,将中医药社区科普团队建设与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示范基地、中医药文化素养提升示范基地融合,充分利用街道、社区学院、中小学校各界资源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开展中医药文化素养提升工程,以社区为核心,建设新一批中医药文化基层科普团队开展以“中医药健康你我他”为主题的中医中药中国行--2018年中医药健康文化大型主题活动,举办地坛文化节、西山文化季、运河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示范基地试点建设工作,覆盖全市近50所中小学,海淀区启动了首届校园中医药文化节。

    5.综合治理能力持续提高

    一是制定《北京市卫生健康依法行政考评办法》和《北京市卫生健康依法行政考核指标》,建立依法行政考评体系,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出台《关于建立北京市卫生健康行业法律顾问制度的意见》,制定《北京市卫生健康行业法律顾问管理规定》,推动建立北京市卫生健康行业法律顾问制度,提高行业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

    二是完善预约挂号系统。开展对北京市预约挂号统一平台的第三方评价工作,从患者、医院的角度对北京市预约挂号统一平台进行评价,并就进一步改善预约挂号系统提出意见建议。在北京市预约挂号统一平台的部分热点医院、热门科室试点上线“慢速排队”机制实行“慢速排队”后,系统会对在北京市预约挂号统一平台挂号的行为进行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比对,一旦识别出有使用机器或外挂等疑似网络“号贩子”抢号的挂号行为,就会将其列入“慢速排队”队列,从而使普通的挂号用户拥有均等的挂号机会从技术上对“号贩子”的抢号行为进行限制。

    三是严厉打击号贩子,让群众看病更方便。组织首都综治办、市网信办、公安局等11部门在全市开展为期6个月的集中整治医院“号贩子”和“网络医托”专项行动。建立多部门联合工作机制落实打击整治“号贩子”和“医托”的沟通联络、定期会商和线索反馈制度,建立执法部门、挂号平台、医疗机构三方共享的“号贩子”黑名单制度。通过多部门线上线下联合行动,压缩“号贩子”活动空间。

    四是推进医疗信息互联互通。组织制定了全市互联互通和大数据应用行动计划,制定了全市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实施方案,完成了健康北京APP(一期)的开发,为互联互通落地加强了实施基础。启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立项工作。完成了前期研究任务书,开展了医院信息化建设及网络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调研。完善30家三级医院电子病历互联互通和共享调阅。实现累计跨院共享调阅174万次。制发《全面推进北京地区医院电子病历全市共享调阅的工作方案》,推进卫生健康系统的全市电子病历共享调阅。

    五是探索建立服务业重点领域产业安全预警机制。开展医疗领域外资准入安全预警研究,形成《北京市服务业重点领域(医疗领域)准入管理安全预警机制研究》,梳理了我市服务领域准入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制定了医疗服务领域准入安全预警的对策。

    6.持续提升老年妇幼服务能力,关心关爱特殊人群

    一是推进医养结合。开展老年友善医院建设,提高医疗机构老年医疗服务能力,2018年,全市22家医疗机构创建成为老年友善医院。制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示范文本),指导机构合作。指导东城、朝阳、海淀区开展国家医养结合试点,指导海淀区开展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启动第三批3家公立医疗机构康复转型,组织100余名学员参加康复治疗师转岗培训。

    二是实施助产能力提升行动,提高母婴安全保障能力。遴选确定7家危重孕产妇救治培训基地,打造两家市级助产培训基地,完成助产转岗培训和助产骨干培训103人,完成河北助产人员培训30人。实施孕产期保健人员能力提升计划,培训产科学科带头人、产科骨干各80余人,基层妇女保健人员300余人。组织全市2000余名专业人员参加理论考核,随机抽取20支助产队伍进行操作考核。举办市、区两级危重孕产妇抢救指定医院知识竞答。举办孕产妇工作相关的院前急救、急诊科等专题培训,共2000余人参加。启动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对16区逐一进行孕产妇安全督导,并对8个重点区开展回头看督导。制定印发《北京市孕产妇安全保障攻坚行动方案》,确定18项重点措施,推动各区落实建立三级孕产妇危重症报告评审制度。开展孕产妇死亡国家级评审。重新遴选11家市级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

    三是开展暖心计划综合保险项目,为14532名失独人员提供“暖心计划”综合保险。全年支付养老金主险总金额3368.9万元,支付各项副险总金额78.6万元。

    四是培养家庭保健员帮助慢性病人提高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全市共招募家庭保健员21179名,开展培训8837场次,考试合格并颁发“家庭保健员证书”20765名。举办了家庭保健员风采展示活动,营造了健康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五是实施“新市民健康新干线”项目,举办流动人口健康大课堂。全年在本市16个区共举办大课堂16场,受益人数3200余人。

    六是增加涉外医疗服务供给,鼓励发展多种形式国际医疗保险,提升外籍人才医疗服务水平积极为港澳台同胞和外籍人员就医提供便利。开展港澳台同胞和外籍人员就医情况调研,形成《北京国际化服务环境调查报告》,从外籍人员就医习惯、就医原因以及就医体验等方面进行调研、评价,了解港澳台同胞和外籍人员就医的有关需求。制发《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开展设立中外合资合作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试点工作的通知》(京卫医〔2018〕66号),试点允许举办中外合资合作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制发《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国际化医疗服务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京卫医〔2018〕209号),选取了6个区和6所医院开展国际化医疗服务试点工作。制定《国际化医疗服务医疗机构名录》,为港澳台及外籍人员就医提供便利。

    7.强化科技创新

    一是实施新一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支持85家机构267个项目开展为期三年的应用性研究。启动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基层创新培育联合项目,重点支持开展社区卫生适宜技术与管理策略研究。启动2018-2019年度北京市卫生健康科技成果与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支持85个项目向全市600余个基层单位推广先进适宜技术。

    二是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朝阳区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研究》获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执行周期2018年1月-2020年12月,总经费2072.84万元。

    三是推动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基地建设。与市科委共同支持北京地区医疗机构申报第四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获批5个中心。市卫生健康委立项100余项科研项目支持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依托建设单位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

    8.全力做好国家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工作

    一是圆满完成重大会议和大型活动医疗保障任务,承担了全国两会和中非合作论坛2项重大会议医疗保障工作和会议期间的核生化反恐应急工作。共派出一线医疗、疾控、卫生监督保障车辆85辆、保障人员463人。保障期间,各住地医疗组共接诊614人次住院治疗9人。完成了全国科技周活动及全国广场舞北京展演等9项大型活动医疗保障任务。

    二是做好冬奥会、冬残奥会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筹备。先后两次委托北京医学会组织专家,现场指导延庆区医院开展核定三级医院前的准备工作。会同延庆区政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加强对延庆区医院特别是冬奥服务专区的支持,重点包括“四个中心”(创伤中心、消化中心、心脏中心、康复中心)的建设。协助延庆区政府制定《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延庆区医疗卫生服务保障行动计划》,指导延庆区奥运定点医院升级改造等工作,提升其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制定7大类28项冬奥会医疗卫生保障工作规范。配合冬奥组委制定冬奥会场馆、贵宾酒店医疗站设置方案。开展了北京地区冬奥会定点医院遴选协助冬奥组委明确医务人员数量,启动医务人员招募计划。召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与崇礼区人民医院合作沟通会,配合河北省提升张家口奥运定点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向冬奥组委提出北京地区医务人员滑雪技能培训的需求,并配合奥组委制定医务人员滑雪技能培训方案,指导有关医院开展滑雪培训工作。配合冬奥组委,与河北省共同做好空中医疗救援工作方案前期筹划工作。切实加强全市公共卫生安全风险评估,提升系统应对能力储备,组织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安全季度风险评估4次,开展部门间输入性传染病防控研讨1次,围绕输入性传染病、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流感等传染病开展系统内技术培训2次,运用微信等途径对流感、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等传染病开展系列科普宣传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