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政务公开>通知公告
2022年度北京市“孝顺榜样”拟命名人员及简要事迹公示
  • 发布日期:2022-11-28
  • 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文字变小 恢复文字大小 文字变大
  • 为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社会环境,大力倡导全社会接纳、尊重、帮助老年人,促进社会和谐,共建共享老年友好型社会,北京市老龄办、北京市老龄协会开展2022年度北京市“孝顺榜样”命名活动。在推荐阶段,北京市老龄委成员单位、各区卫生健康委(区老龄办)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深入发掘在家庭孝老、社会敬老、行业助老中表现优秀的孝老爱亲先进典型,向市老龄办、市老龄协会推荐了83名候选人。为把好政治关、品行关、诚信关、廉洁关,根据有关要求,推荐单位已向相关部门征求了对“孝顺榜样”候选人的意见。在大众点赞阶段,社会公众踊跃参与,积极转发、宣传候选人孝老爱亲典型事迹。经专家评审,从83名候选人中评选出10名2022年度北京市“孝顺榜样”拟命名人员。现将10名人员及简要事迹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时间为2022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对公示情况有异议者,请于公示期内向市老龄办、市老龄协会反映。反映问题要实事求是,应告知或签署真实姓名及联系方式。

    电话:65301520    传真:65301520

    邮箱:guancangh@wjw.beijing.gov.cn

    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北京市老龄协会

    2022年11月28日

    2022年度北京市“孝顺榜样”拟公示人员

    及简要事迹(10名)

    (按姓氏笔画排序)

    一、王华丽,女,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记忆中心执行主任

    简要事迹:王华丽带领成立全国首家AD(阿尔茨海默病)医患家属联谊会,它不仅是家属获取信息、交流经验和倾诉心声的优质平台,也是每一位患者和家属心中的记忆之“家”。她坚持二十余年参与助老志愿服务,利用业余时间,奔走于基层医院和不同社区,开展健康宣讲,并在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开设社区记忆门诊,组织义诊,让更多老年人能够在社区看病就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她还帮助各地组建服务于社区的多学科诊疗团队,目前已有80多支团队活跃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它们根植于社区开展工作。王华丽就像一颗火苗,点燃了无数患者和家庭的希望,她的行动也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年轻志愿者,积极投身于基层服务行列。

    二、王艳娇,女,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社工

    简要事迹:在老年人群中有一类特殊群体,他们因独生子女发生伤残或死亡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被称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他们遭受心理创伤,敏感易怒,有的人长期沉浸于悲伤中无法自拔,有的人由于社会关系断裂而不再信任他人。对于普通人来说,计生老人服务领域是陌生的,而对于王艳娇来说,这是一场以真心换真心的“旅程”。为与老人建立良好的服务关系,王艳娇挨家挨户了解老人需求、倾听老人心声,投入大量时间陪伴老人。她从解决老人的燃眉之急入手,拉近与老人的距离,事无巨细地协助老人。对老人提出的所有问题,她努力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6年来,王艳娇共为计生老人开展专业小组14个、举办大型活动43场、服务老人1900余人次,她以专业有爱的工作方法、暖心细致的微笑服务,一步一个脚印地叩开了特殊老人群体饱受创伤的“心灵之窗”,得到老人们的一致认可。

    三、王艳蕊,女,北京市石景山区乐龄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

    简要事迹:王艳蕊,怀揣着要让社区内的每位老年人都拥有灿烂笑容的理想,扎根于社区,一干就是16年。她始终以社区居家老人需求为核心,不断探索适合中国老人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她成立老年公益小组,既有各种兴趣小组,还能帮助社区高龄困难老人更好地正常生活,如今,公益小组已从当初的1个社区发展到10多个社区,建立了50支老年公益团队,在册核心老年志愿者300多人,受益老人达到了上万人次。针对社区内空巢、高龄以及失能、失智老年人,她带领团队通过前期评估调查,制定个性化服务菜单,培训具有专业技能的专职护理员,在社区建立小型化的综合为老服务站点,包括全托、日托、居家服务为一体,以失能、失智老人照顾为主体工作,提供老年餐桌、日间照料、居家上门等专业服务,目前已经建立起6家社区为老服务站和1家街道养老照料中心,形成了品牌连锁化的社区为老服务。

    四、刘砺兵,男,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法官

    简要事迹:多年以来,刘砺兵在一线拼搏,与不法分子作斗争,为被害人挽回经济损失达千万以上,保护了无数老年人的权益免受侵害。在他看来,老年人是最需要社会多方面保护的群体,他不仅立足岗位积极办案,同时还利用个人时间深入社区,向老年人宣传反诈知识。在执法办案过程中,他不局限于结案,而是注重做好延伸工作,强调全力追赃挽损,尽力协调侦诉机关查清资金来源和去向,最大程度挽回受害老年人的经济损失。2022年,他接待老年被骗群众50余人次,耐心解答、悉心开导、化解心结,不让受害老年人受到二次伤害。在他的努力下,广大老年人群众对养老诈骗的了解与认知得到了提升,个人的财产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障。他用心保障老年人权益,用行动呵护老年人财产安全。

    五、杨广志,男,北京市平谷区峨嵋山村党支部书记

    简要事迹:杨广志不光孝敬自己家里的老人,还带动全村村民一起孝敬老人。在制定村规民约时,他把孝敬老人、让老人安享晚年纳入村规民约,将敬老之风传递在村民心间。他认为孝是第一位的,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就要尊敬我们的父母。面对村内老龄化严重、子女忙于工作无暇顾及、空巢孤寡老人较多的情况,杨广志下定决心要解决村内老人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等问题。2010年,他经上级部门批准后,把原小学旧址改造成2000平方米的峨嵋山村养老中心,改造工程的背后深藏着艰辛与困难,但他勇于担当,想尽办法坚持把养老院改造完成。2011年11月份养老院正式接收老人,为8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送早餐服务。养老院还不定时开展各项活动,为了方便老人洗澡,还建设了阳光浴室。看着老人们脸上的笑容,他觉得再艰难也值得。

    六、张克勤,女,北京市西城区德胜街道马甸社区居民

    简要事迹:张克勤是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的一名退休民警,为公安事业甘洒热血献青春,忠诚于党,一心为民。在家中,她担负起照顾患有高血压的婆婆和有智力障碍的小叔子的重任。婆婆曾因病住院,她坚持在婆婆的病榻前守候,成了婆婆24小时的特护,坚持陪婆婆住院二十一天。婆婆严重的便秘,加之药物的作用,排泄物味道让人难以接受,但她坚持陪伴在婆婆身边。她的婆婆经常说,遇到这么一个好儿媳,是自己好几世修来的福分。为了丰富小叔子的精神生活,她经常带他到各大公园游玩,拍摄视频给家人们欣赏。正是这份耐心与细心,让她得到了全家人的感谢。两个小姑子更是夸赞自己的嫂子,把婆婆和兄弟照顾得无微不至。她关爱病弱全心投入,侍奉老人不惧困难,邻里之间更以她为榜样,营造了敬老爱亲的和谐氛围。

    七、张梅,女,北京市顺义区80后义工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

    简要事迹:80后的张梅,办了一家80后义工社。这位顺义姑娘初衷很简单:用年轻人的热情和技能,为社区,特别是为老年人做点儿事。她投身社区助老服务工作十余年,秉承“传递正能量,感染身边人”的公益使命,她带领3264名志愿者和86家社区社会组织,高效高质地参与到社区养老、心理危机干预等服务工作中。她和团队坚持用智慧做公益,发明创造了一些实用性的产品,比如食品保质期及时鲜提醒系统、为老人更换防滑拖鞋的“拖鞋行动”、区分盐和糖的调料瓶、遇到紧急情况升起彩旗的轮椅感应器等,从生活小事中切实地帮助有需要的人。十年公益路,张梅和同事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定前行,不畏艰辛,勇于创新,把温暖送到了社区居民的心坎上。

    八、陈百珍,女,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工作科科长

    简要事迹:由于法律援助工作的特殊性,服务的对象有很大一部分是老年人,陈百珍始终秉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神,严格遵循制度规定,落实管理内容。她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和心理特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开展工作。她耐心倾听老人对案件的看法和内心感受,开展贴心、周到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内心安抚、情绪疏导等必要的心理援助。对于出行不方便的老人,她还会提供“一站式”上门法律服务,一边与老人聊家常、一边举例子,把书面规定转化为浅显易懂的语言讲给老人听,让老人清楚地理解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她为老人们所做的工作,体现了法律援助独特的力量,在为老人们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还用自己的力量唤起了老人们对于法律的信仰和对生活的希望,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助老敬老的理念。

    九、欧小红,女,北京市海淀医院安宁疗护病房护士长

    简要事迹:北京市海淀医院安宁疗护病房成立至今,超过80%都是老年癌症终末期患者。为了让这些临终老年病人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痛苦、满足心愿、圆满告别,最终达成“逝者灵安、生者心安”的善终,欧小红作为海医安宁的护士长,从建科以来,在医院的大力支持和科主任的引领下,带领护理团队组成了安宁疗护多学科团队中的主力军,为终末期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安宁疗护,让他们在生命的末期感受到生命的质量。她也常常指导家属学习照顾技能,和他们分享“道爱”“道谢”“道歉”“道别”的“人生四道”,携手度过生命中最困难的时光。同时,作为教学基地的病房负责人和科室护理教学总负责人,欧小红热爱教学工作,严格把关教学质量。从2019年开始,成功承接四批56名安宁疗护专科护士、5名规培护士、10名进修护士和6名护理学院研究生学习,带教满意度达到100%。

    十、段志强,男,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街道康馨家园北区社区居民

    简要事迹:段志强是北京市航空运动学校机务科的一名工作人员,母亲因房颤除颤手术出现脑梗,在ICU里度过了艰难的15天,后遗症严重,自此失去了自理能力、语言功能。在母亲生病住院的同时,本就年高体弱的父亲身体状况急转直下。虽然段志强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去照顾父亲,但父亲最终还是忧虑成疾离开了人世。母亲出院后,段志强决定让母亲在家养老。多年来,他下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去照看母亲,六年如一日,喂饭、按摩、翻身、清理大小便……在他的言传身教下,爱人和孩子也学会了很多护理知识,帮助他分担照顾母亲的重担。由于照料得当、营养充分、心情愉悦,母亲身体状况明显好转,精神状态极佳。段志强认为,作为家庭的一分子,任何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照顾母亲和家人,这既是秉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是对良好家风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