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要闻动态>基层动态
【医师手记】航空总医院神内医生李剑:生命重于一切
  • 发布日期:2020-10-13
  • 来源:航空总医院
  • 文字变小 恢复文字大小 文字变大
  • 1.png

      "大裤衩"

      央视大楼--这座被北京人戏称为"大裤衩"的建筑,每当从出租车窗前看见它时,我都会想起一个著名的梗:"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而我,见过半夜至清晨,任何一个时段的"大裤衩"。

      自从2018年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以来,我参与了急诊取栓的工作。自那以后,很多次我都在赶往医院急救的出租车上驶过国贸桥,和这个著名建筑结下了我和它的梗。

    2.png

      李剑医生手术后常常这样全身被汗水浸透

      难忘去年的1月21日。当我经过一个不眠夜班和一个全天门诊,连续工作36小时,终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匆匆吃完晚饭,刚躺下想睡觉时,手机却响了起来,是值班医生!我心里叹了一口气,不会有急诊吧,接通手机,电话里传来急促的声音:"中年男性,急性起病,外院已经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症状无改善转入航空总医院,外院心电图发现心房颤动,考虑心源性栓塞,是否可以取栓?"

      我详细询问病情,患者有手术指征。但手术做吗?我心中快速列举了不做和做的理由。不做:我太累了,今天太晚了,快过年了,万一出问题年也过不成了;做:会挽救患者生命。不做的理由至少3条,做的只有1条,但生命重于一切,我决定手术。我言简意赅地说:"可以手术,你先向家属交代病情,我马上回医院。"

    3.png

      紧张手术中

      乘着出租车,我再一次望见"大裤衩",看了看时间,  22:30的央视大楼仍然灯火辉煌。打开手机,我突然看到女儿发的一条朋友圈:老爸2天没回家,刚到家就又回医院做急诊了,希望手术顺利完成,老爸能早点儿回家。那一刻,  "大裤衩"在我眼中模糊了,孩子大了,知道爸爸为何不回家了。

    4.png

      舍不得离开妈妈,年三十跟着妈妈来医院 ,妈妈在手术台上急救患者,孩子只能在值班室孤独玩耍等妈妈

      赶到医院,导管室的其他人已到位,不仅有大人,还有孩子。导管室副主任姚志敏和护士刘晓文及没人看管的孩子,3个大人组成的急救小组外,2个孩子是道特殊风景。我随即投入了紧张的手术中。

      消毒、铺巾、穿刺、造影,手术紧张有序进行着。造影显示患者左侧大脑中动脉完全闭塞,下一步怎么办,是抽吸取栓还是支架取栓?需要马上决定!考虑患者为心源性栓塞,颅内外血管无明显狭窄,抽吸取栓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于是,我们采取中间导管跟进,导管头部直抵血栓,体外给予负压抽吸,慢慢回抽中间导管,当中间导管拔出体外的瞬间,我们看到导管头部牢牢吸附着一个血栓。瞬间,大家松了一口气,再次造影,血管完全通畅。

      手术虽然顺利结束,但患者术后还要严密观察。时间将近凌晨1点时,我决定不回家了,留在医院观察患者。夜间,我多次观察患者血压等情况,患者病情一直平稳。当我度过又一个不眠夜晚后,术后第二天,患者偏瘫的右侧肢体已经可以活动了。那一刻,我心中有一种特别的欣慰。

      出院时,患者家属不停对我说感谢的话,但这些话,对我而言并不重要,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一个即使活下来也会终身瘫痪的患者,在我们的努力下,走着出院了!

      这其实只是我们多次急诊手术中的一次。有时我在想,在没有白天和黑夜的去医院的奔波路上,我们图的是什么?这个工作没有名和利,也许只是医者情怀,以及看到患者恢复时内心深处的医者价值感。每当懈怠的时候,我总会想起希波克拉底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年我进入医学院的初心是救死扶伤,成为医生后,我的使命仍是救死扶伤。也许,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是我坚持下来的唯一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