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卫生健康文化>专题专栏>往期:首都医务工作者风采
初心·使命|“中国好医生”魏文斌:用心守护患者的光明
  • 发布日期:2019-09-26
  • 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
  • 文字变小 恢复文字大小 文字变大
  •   魏文斌,1965年4月出生,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眼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做一个人民的好医生,把爱心奉献给渴望光明的患者”是魏文斌不懈追求的职业理想。从医33年来,他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不断实现着这一理想。他是首批国家级和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特支计划工程入选者、首批领军人才。

      医者仁心  尽最大努力不让患者失望

      作为一名眼底病学科的知名专家,每天从全国各地赶来找魏文斌看病的患者络绎不绝。他的诊室门口总是被病人包围着,大家的要求只有一个:加号。他特意叮嘱护士:“外地来的病人,尽量加;眼肿瘤病人,必须加。”他一日接诊70至80个病人是常态,更曾创下当日门诊接诊140个病人的纪录。每逢出诊日,总是从早上忙到下午,中午10分钟吃完饭,继续打足精神看病。

    魏文斌义诊时耐心询问老战士的病情

      魏文斌说:“患者手里捏着一张皱皱巴巴的小纸条,上边写着我的名字。那纸条已被多次展开又攥紧,并沾上了汗渍。纸条上寄托着他们的全部希望,而我的最大愿望,就是不使他们希望而来,失望而归。”

      有一次,一名患者因为身上没有带够钱而无法买药,他毫不犹豫地掏出自己的钱塞到患者手里;为了让患者视网膜尽早复位,大年三十全家团聚的日子,他仍进行急诊手术;许多患者慕名给他写信咨询病情,他在百忙之中始终坚持亲自回信给患者,尽量解答好他们的疑问。

      

      魏文斌仔细为患者进行眼科检查

      魏文斌经常对身边的人说,医学的每一点进步,都是以患者的痛苦为代价的。因此,要从心底里感激患者,关爱患者。

       精益求精  驱赶黑暗是一生不倦的追求

      一名好医生,既要医德高尚又要医术过硬,魏文斌始终不屈不挠的向着技术创新攀登。他带领眼科团队,在国内首次开展了眼内肿瘤局部切除和局部放射治疗,打破了每逢眼恶性肿瘤必摘眼球的传统;首次进行了治疗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手术;他还勇敢地闯进了眼底手术禁区——以微米为计量单位的“黄斑区”,在眼科领域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魏文斌认真倾听患者讲述病情

      刚刚上大二的女孩刘洁(化名),发现自己左眼看东西有闪光的感觉,后来看东西开始变形,视力下降。到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脉络膜黑色素瘤,建议眼球摘除!刘洁的母亲不甘心女儿就这样失去一只眼睛,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了魏文斌。没想到,魏文斌给她的答复是:“孩子左眼视力还有0.6,肿瘤的体积也不算大,我会尝试各种办法,争取保住孩子的眼睛!”这句话对于绝望中的患者来说,就像一根救命稻草。结果也如预料的一样,手术难度虽然很大,但最后很成功。刘洁保住了眼睛,魏文斌打心底里为她感到高兴。

      2017年9月,来自全国的204名眼内黑色素瘤患者做了一面长达3米的锦旗,亲手送给点亮他们最后一丝希望的魏文斌,用这样的方式感谢魏文斌团队让他们保留了视力。

      魏文斌不满足只救治单一患者,他带领团队率先在国内建立眼内肿瘤诊断治疗平台,组织并成立了眼内肿瘤诊疗及研究团队,建立了儿童眼肿瘤筛查中心、葡萄膜黑色素瘤诊疗组、眼肿瘤病房等,制定了相应的眼内肿瘤诊断及治疗规范、临床及科研数据库,为我国眼内肿瘤的治疗搭建了框架,使我国眼内肿瘤诊断治疗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魏文斌在西藏日喀则高兴地与手术后的藏族同胞合影留念

      近年,我国青少年近视问题突出,近视防控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高度近视是眼病防治工作的一大重点和难点。魏文斌团队前瞻性地开展流行病学研究,通过对高度近视患者的10年随访,对10年中高度近视尤其是病理性近视的进展、并发黄斑病变的发展及其对视力和视功能的影响建立了纵向观察谱系。这项随访对临床工作、对长期随访和防盲治盲的工作以及策略制定具有重大的意义。近年来,他还积极参与北京市多个区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并担任海淀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专家联盟总牵头人、专家组副组长,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做好科学指导。

       践行公益  ⽤爱心让更多人重见蓝天

      除了做⼀名合格的医生,做公益活动,也是魏文斌在行医多年来坚持做的事。从1990年至今,从事公益活动29年,他的足迹遍布我国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安徽、江西、四川、云南、贵州、甘肃等老少边穷地区,为群众送医送药,义诊,实施免费手术。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他克服着头重脚轻的高原反应,从给患者术前的洗眼、套鞋套,到给藏族老人们完成⼀个个复杂的玻璃体手术,始终都工作在第⼀线。

      

      魏文斌为小学师生讲授眼保健科普知识

      除了参加有组织的公益活动外,他还资助⼀些有困难的孩子,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在云南省富平县,高三学生张明(化名)患有病理性高度近视,上课时只能将课本“贴着脸”看。孩子家里的情况更艰难,除了砖头垒的墙、灶台外,其余什么家具也没有。高考结束后,魏文斌安排协调把孩子接到北京,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给他做了⼀系列详细检查,佩戴了助视器。并帮助这个孩子考上师范大学。

      魏文斌常说:“我自己也是⼀个从农村出来的孩⼦,读大学时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学业。所以,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还是要尽可能地去帮帮他们。”

       大爱担当  以传播光明为此生责任

      一个人、一个团队的能力再强,终究精力有限。于是,魏文斌开始致力于提高全国眼科医生的水平,让基层医生强起来,让基层患者真正受益。

      他不仅多次利用外出义诊、手术的机会,不遗余力地将自己的心得、将同仁的经验带给基层的医生们,还将工作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整理,主编了《眼科手术操作与技巧》等19本专著。这些书全部以临床实用为中心,易懂易学,对于提高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由他主编的涉及眼科多个专业的《同仁眼科系列图谱》丛书图文并茂,按照“口袋书”的标准设计编排,方便基层医生随时随地拿出来参考,答疑解惑。魏文斌说:“这反映了北京同仁医院的水平,让科技更好地普及和推广。”

    魏文斌荣获“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自2005年中宣部第一次报道魏文斌的事迹后,他利用自己仅有的休息时间,多次做客网络讲堂、电视直播节目进行眼科科普工作,为人民大众普及眼科知识,为全国基层医院的眼科医生解疑答惑。

      魏文斌是一名好医生,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医疗管理者。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好的就医环境,结合医药分开改革的要求,魏文斌指导眼科实施分时段就诊,66%的患者认为措施实施后改善了门诊秩序,眼科门诊患者满意率达到73%,眼科分时段就诊自助查视力荣获了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重点可推广项目。

       

      魏文斌荣获“中国好医生”荣誉称号

      在病人心目中,魏文斌是一位技艺高超、待患者如家人的好医生;在同行心目中,他是医学大家,是同行坚强的后盾;在学生心目中,是严谨笃学的良师益友,是大家的榜样和前进的方向。

      魏文斌曾荣获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医德楷模、卫生部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中宣部 “时代先锋”、白求恩奖章、中国好医生、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