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卫生健康文化>专题专栏>往期:首都医务工作者风采
初心·使命|“中国好护士”王克荣:艾滋病患者的知心大姐
  • 发布日期:2019-10-21
  • 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
  • 文字变小 恢复文字大小 文字变大
  •   

    王克荣认真接听患者打来的咨询电话

      王克荣,1963年7月出生,1984年3月参加工作,200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地坛医院红丝带之家办公室主任、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她先后护理过霍乱、乙肝、出血热、非典、艾滋病等27种传染病患者数以万计。自投身艾滋病人的关爱支持护理工作以来,挽救了许多艾滋病患者的生命,被喻为“艾滋病患者的知心大姐”。王克荣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生理支持监测—心理情感支持—社区关怀管理”的艾滋病门诊护理模式;她的足迹遍及25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培训艾滋病基层护理人员万余人,培训志愿者2万余人;她在艾滋病护理和人文关怀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认识艾滋病走近艾滋病患者

      1984年,王克荣从北京护士学校毕业,分配到北京地坛医院工作。1997年王克荣所在病房开始收治艾滋病患者,王克荣接触的第一位艾滋病患者是老李,他因为救同事造成烧伤,由于输注了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浆,造成了感染。听了老李的故事,王克荣被感动了,她暗下决心,要为艾滋病患者多做工作。从此,王克荣开启了艾滋病人的关爱支持护理工作。

      患者的情感回馈让我找到价值

      

    王克荣为北京卫生职业学院的学生讲授艾滋病防治知识并现场回答提问

      自1997年投身于艾滋病患者的关爱支持护理工作以来,王克荣默默付出,用她高超的护理技术为患者减轻痛苦,用她的质朴和爱心赢得患者的信任,许多经她护理过的患者都亲切地称她为“王姐”。王克荣除了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日常的护理与照顾,还努力走进他们的内心,进行情感的交流。为了改变艾滋病患者自卑、封闭,被歧视的现状,减轻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压力,王克荣通过郊游、座谈会、聚餐等多种方式,让患者相互交流感受,放松心情。一次活动中,患者小李指着自己的饭盒说:“护士长,我不吃肉。”王克荣听了,随手就把他饭盒里的肉夹过来吃了。小李惊呆了:“王姐,我们家的人都不敢这样!”王克荣就是通过无数个这样的小事走进了艾滋病患者的心里,同时,得到了患者的真情回馈,而“王姐”的称呼也越叫越响了。

       她的手机是患者的生命线

      “这么多年,我一直不敢更换号码,就怕患者找不到我”。王克荣的手机里存着1000多名患者的联系方式,无论何时何地,患者都能及时找到她。2010年3月,艾滋病患者小夏因一场车祸造成了股骨粉碎性骨折,于是,小夏忍住疼痛拨通了王克荣的手机。王克荣仔细询问了小夏的病情,经初步护理评估后,她马上与医院联系,医院紧急成立专家救治小组,为小夏实施了干髓内针固定手术。手术很成功,小夏在出院的前一天对王克荣说:“等我的腿完全康复后,我要成为一名志愿者,去帮助更多的人。”

      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

      

    14岁的小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王克荣经常来为她做心理疏导

      “帮助艾滋病患者,仅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更多人参与其中。”2005年1月6日,北京红丝带之家成立了,王克荣是这个“家”的大家长。这里每天都有很多咨询电话,值守热线的志愿者中许多人是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杜先生在被确诊为艾滋病患者时,一心只想寻短见,如今,已成为红丝带之家志愿者的他说:“要不是王姐的开导,我现在的生活很难想象。是王姐帮我走出困境,我也要像她一样帮助其他患者。”在王克荣的带领下,“红丝带之家”志愿者已达2万余人,每年接待来访患者及家属万余人。

       爱是可以传递的

      “爱是可以传递的。我们是医护人员,有责任让艾滋病患者感受到爱。”2002年8月,北京地坛医院“红丝带之家”在河南艾滋病高发村建立了医疗点。这个村数百人因卖血感染艾滋病,几年时间里有137人被艾滋病夺去了生命,很多孩子成了孤儿,在卫生部的支持下,王克荣等人第一批走进村里开展艾滋病调研、治疗、教育和综合支持工作。此后,在短短14个月中,王克荣13次来到这里,他们的治疗团队不仅有效地遏制了村里患者的死亡率,还和当地的感染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从2001年到现在,王克荣先后50多次到河南、云南、广西、四川等艾滋病高发地区工作。

       通过多种渠道为普及防艾知识而不懈努力

      

    王克荣向马拉维总统夫人、非洲第一夫人抗击艾滋病联合会副主席格特鲁德介绍北京地坛医院红丝带之家

      王克荣从对患者的心理咨询、科普知识宣传拓展到对全国各地艾滋病护理队伍的培训、督导。她每年到学校、社区传播艾滋病防治知识,深入多家学校、社区、工地进行宣传,接受过红丝带之家艾滋病防治宣传的人数高达5万余人,她的足迹遍及25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培训艾滋病基层护理人员万余人。作为宣讲团成员,王克荣共宣讲80余场,受众近20000人,所到之处引起强烈反响。作为艾滋病防治的护理专家,她积极探索艾滋病社区护理新模式,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生理支持监测——心理情感支持——社区关怀管理”的艾滋病门诊护理模式,受到世界卫生组织及我国疾控专家的认可推广。近20年来,她不断学习,带团队、做宣传、下基层,为推动艾滋病防治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王克荣是中国第一位荣获“贝利•马丁奖”的护士,曾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中国好人”、“中国好护士”、“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榜样”等荣誉称号,她曾被授予“第44届南丁格尔奖章”,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并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2017年,王克荣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她希望通过自己的代表身份,积极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健康中国,为艾滋病防治事业、特别是在艾滋病反歧视方面做出更多努力,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让更多的人投入到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去,为健康中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王克荣荣获“中国好护士”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