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卫生健康文化>专题专栏>爱卫健康>科普驿站
走出对牛奶的几点认识误区
  • 发布日期:2021-12-07
  • 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文字变小 恢复文字大小 文字变大
  • 误区1、每天一袋牛奶,导致蛋白质超标。

    有人说,“牛奶中的蛋白质是母乳的3倍,经常喝牛奶会导致蛋白质过量;而80%以上的疾病,都与蛋白质摄取过量有关……”

    不错,如果蛋白质真的过量,不仅对健康无益,还可能加重肾脏负担。但每日一袋牛奶是否会导致蛋白质过量呢?让我们看看几个数据:根据最新版的《中国食物成分表》,每100克牛奶中含有3克蛋白质,远远低于豆腐的12克、猪肉的15克、虾肉的19克等。目前市场上最为常见的袋装牛奶为每袋250毫升(约合250克),蛋白质总量为7-8克。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成人蛋白质膳食供给量标准为每日每千克体重1.0克,以一个60千克体重的人为例,其每日需要的蛋白质总量为60克左右。如果其每日饮用一袋(250毫升)牛奶,摄入7.5克蛋白质,仅占其每日蛋白质需要量的12.5%。即使摄入2袋(共计500毫升)牛奶,摄入蛋白质15克,也仅占每日蛋白质需要量的25%,何来“蛋白质过量”之说?

    其实,与这种说法正相反,牛奶的蛋白质含量适中,质量较优,非常适于人体吸收和利用。每日饮用一袋牛奶,不仅不会导致蛋白质超标,还是我们身体每日所必需的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和重要组成。

    误区2、中国人饮用牛奶过量。

    有人说,近年西方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牛奶造成蛋白质过量,导致骨质疏松、糖尿病、过敏症、消化不良、癌症等。

    不错,有来自美国的知名学者指出,长期大量饮用牛奶可能导致某些慢性疾病发病风险增高。这是基于西方高奶类制品和高动物性食物的膳食特点所获得的研究数据,这与中国居民的实际情况有着巨大的不同。以牛奶为例,国外研究所提出的过量饮用牛奶的“过量”意味着多少呢?意味着每日饮用700毫升、甚至1000毫升牛奶。而反观我国情况,根据最新的全国营养调查数据,我国居民人均每天饮用牛奶不过22毫升(仅为一袋250毫升牛奶的8.8%!)。这个量是世界平均值的1/12,是欧美国家的1/30!因此,在人们还没有摆脱饮用牛奶不足带来的健康隐患的时候,借用西方数据宣扬“牛奶过量”论,显然是不利于大众健康水平提升的。

    误区3、牛奶致癌。

    所谓“牛奶致癌”,源于国外报道的动物试验结果,即用含大量酪蛋白的饲料喂养老鼠,可增强黄曲霉毒素对大鼠的致癌作用。牛奶中所含的蛋白质主要为酪蛋白,故由此推导“牛奶致癌”。但这里面存在几个大的问题:1,老鼠试验结果不能直接推演到人身上。2、该研究以酪蛋白为唯一蛋白质来源,这在人类自然膳食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3,牛奶蛋白质含量为3%,其中70%为酪蛋白。每天饮用牛奶250ml,摄入的蛋白质约8克,其中酪蛋白仅仅6g,占每日蛋白质总量的8-10%。这与“以酪蛋白为唯一蛋白质来源”的动物试验情况截然不同。4,该研究特别指出:癌细胞的增殖是在老鼠摄入酪蛋白“达到或超过身体生长速率所需的蛋白质摄入量时”才可能发生。而这在正常饮用牛奶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发生的。

    此外,说喝牛奶会“诱发癌症”的另外“依据”是牛奶“含有性激素、IGF-1(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但性激素、IGF-1等本身就是可以由人体自然分泌的,不能因为牛奶含有性激素、IGF-1就认为牛奶能致癌,关键是它们的含量有多高,是否高到可以导致癌症的水平。实际上,牛奶中的性激素、IGF-1含量与人体自身的分泌量相比,微不足道,其可能作用完全可以忽略。1500毫升牛奶(这实际是每日牛奶合理摄入量250毫升的6倍)中的IGF-1含量,还不到人体每天分泌的胃肠分泌物中的IGF-1的2%,还不到人体每天自己生产的IGF-1总量的0.1%。因此即便每天喝1.5升牛奶,即便牛奶中的IGF-1都被完整地吸收进了体内,对人体的影响也微乎其微。何况,IGF-1是一种蛋白质,在通常情况下会在消化道内即被胃酸破坏,更何谈“致癌”?

    综上,所谓“牛奶致癌”,完全没有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