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卫生健康文化>史志资料
2016年北京市卫生计生工作概况
  • 发布日期:2017-12-28
  • 来源: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信息中心
  • 文字变小 恢复文字大小 文字变大
  • 截至2016年末,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10637家,其中医疗机构10491家(含113家三级医疗机构、155家二级医疗机构、649家一级医疗机构),其他卫生机构146家。全市卫生人员33.1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6.5万人、其他技术人员1.6万人、管理人员1.8万人、工勤技能人员2.8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0.34万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10.1万人、注册护士11.8万人。医疗机构编制床位125041张,其中医院114943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677张;实有床位116963张。每千常住人口卫生人员15.2人、卫生技术人员 12.2人、执业(助理)医师 4.6人、注册护士 5.4人、实有床位5.4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997家,其中中心329家、站1668家;卫生技术人员24932人。村卫生室2789家,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409人。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82.03岁,其中男性79.83岁、女性84.31岁。常住居民孕产妇死亡率8.34/10万,户籍居民孕产妇死亡率10.83/10万;常住居民婴儿死亡率1.99‰,户籍居民婴儿死亡率2.21‰。各类传染病报告病例121949例,报告发病率561.85/10万。户籍人口出生率10.91‰,人口自然增长率4.29‰。医疗机构共诊疗24877.7万人次,出院369.8万人次。

    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冀卫疗协同发展  发布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明确了今后5-15年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路径。市属医疗卫生资源加快疏解,友谊医院顺义院区开工建设,天坛医院迁建、同仁医院开发区院区二期工程扩建有序推进,安贞医院通州院区等一批疏解项目进展顺利。京津冀三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签署了卫生计生事业协同发展工作计划(2016-2017年);北京市与张家口、曹妃甸、承德签订了地区间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协议,市属11家医院和1家企业医院支持三个地区13家医院;京津冀132家医疗机构的27项检验结果实现互认,102家医疗机构的17项检查资料共享。2016年,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出院患者中,河北患者占比从2013年的9.05%下降到7.47%,京冀医疗协同发展成效初显。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制定实施《北京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2016-2017年度重点任务》,统一大医院与社区药品目录,符合条件的患者在社区可享受2个月的长处方便利;制定基层医疗机构四类慢病诊疗及转诊指南(试行),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四类慢病为突破口,促进基层与二、三级医院转诊服务有序衔接;以慢病患者和老年人等为重点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全市建立3753个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累计签约385.4万户775.5万人,常住人口签约率35.7%。启动建设104个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岗位补助由1600元提高到3500元,推动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上浮20%,开展基层卫生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十、百、千社区卫生人才”培养,基层服务能力明显提升。覆盖全市16区的医联体达53个,26.4万名患者通过医联体实现双向转诊,同比增长137.4%。

    医药分开改革。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听取蔡奇市长、林克庆常委专题汇报北京医药分开改革方案,原则同意并充分肯定北京医改成绩,总结北京医改表现为“五个率先”:率先进行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探索、率先建立和完善全民医保体系、率先实施基层医改、率先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率先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专题会、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审议原则通过。

    公立医院改革。市政府印发《北京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调整完善院前急救价格。建立公立医院分类补偿办法,对传染病、精神病、康复护理医院等薄弱专科医院及相应学科倾斜支持。推进药品阳光采购,完成第二批中成药阳光采购结果公示,完整建成北京市医疗机构阳光采购药品、价格、配送企业数据库,形成产品配送关系46万多对。

    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改革。发布公立医院特许经营管理指南,推动安贞医院特许经营项目和友谊医院PPP项目实施。印发《关于加强北京市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推动首批6家公立医疗机构向康复机构转型。会同政府有关部门印发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探索连续医疗服务模式,为150万名老年人提供免费健康管理服务。优化社会办医发展环境,简化营利性医疗机构审批材料,全市7781名医生注册多点执业,到社会办医疗机构执业的占73.41%。截至年底,全市社会办医疗机构4445家,其中社会办医院453家,占医院总数的65.27%,诊疗量比“十一五”期末增长93.7%。

    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制定实施知名专家团队服务、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等改善医疗服务秩序的8项措施,在9家市属医院建立36个知名专家团队,全市148家医院全年累计通过预约挂号统一平台成功预约挂号3306万余人次,市属医院全部实行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总体预约挂号率达79%;联合首都综治办、网信办、公安局等部门开展集中整治“号贩子”和“网络医托”专项行动,抓获号贩子1385人,治安或刑事拘留910人,患者就医体验进一步改善,市属医院医疗服务患者满意率达89.87%。

    公共卫生保障  疾病防控策略不断完善。修订13个传染病监测与疫情处置方案,有效应对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等新发传染病疫情。根据国家新修订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建立一、二类疫苗市级统一招采管理模式。配合WHO消灭脊灰行动,在全国率先完成了首针剂灭活脊灰疫苗和“二价”替代“三价”脊灰减毒活疫苗免疫策略调整。探索艾滋病快速诊治模式,将病人从发现到治疗的时间由100天缩短到7天。加强精神卫生管理,联合11部门印发《北京市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6-2020年)》,联合5部门印发《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申领看护管理补贴的暂行办法》实施细则,3.8万名在册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申领补贴。联合市体育局开展“阳光长城计划”城市减重行动,联合市教委开展“营”在校园平衡膳食行动,启动“我做营养小达人”主题宣传活动,分别为23万名和31万名适龄儿童提供免费窝沟封闭和免费氟化泡沫预防龋齿服务。

    健康促进效果显著提升。编制发布《健康北京“十三五”规划》。连续第七年发布北京市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在全国率先发布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四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11.11%)。有效实施《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深化无烟环境建设,监测显示2016年室内公共场所成人二手烟暴露率比2014年减少15.7%,吸烟人数减少20万人。健康宣传教育力度加大,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健康北京”APP等各类媒体立体宣传;举办各类健康大课堂1.5万场,75万人直接受益。

    卫生应急能力稳步提高。建立了境外输入性传染病信息部门间定期交换机制及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间传染病监测信息共享机制,截获并有效救治境外输入性传染病9例。全年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6起,承担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162起。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信息化建设  医疗卫生科技创新政策取得突破。市委支持医疗卫生科技创新,市政府明确将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政策的适用范围。鼓励国际学术交流,出台新的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实施意见,市属单位教学科研人员的学术外访不列入批次限量管理,科研经费中列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费不纳入“三公”,不受零增长限制。组织224个项目进行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科技攻关,组织开展23项适宜技术推广普及,近百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获益。

    人才教育培养力度持续加大。完善市属单位非京生源自主培训住院医师引进措施,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3386人。在京7家医学高校并轨培养专硕研究生1210人。以基层卫生人才培养为重点,开展“5+3”和“3+2”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师转岗培训、乡村医生进修等培训,培训在岗社区卫生人员3万人、乡村医生4198人。

    信息化建设应用提质增速。建立了北京通健康卡主索引平台,实现患者授权就医、医生执照行医及医院授权诊疗的安全互通。完成北京通健康卡全市1300万户籍人口的信息采集和照片准备。建成1个市级和16个区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初步建成北京地区分级诊疗库,为患者在市内跨院间就诊奠定了信息互联互通基础。16区建立了区级临床会诊中心和部分医技会诊中心,53个医联体核心医院开通下级医院的远程医疗服务,9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级医院建立了远程医疗服务业务。

    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实行两孩以内生育登记及再生育行政确认,取消计划生育证明作为户口登记的前置条件,将128天法定生育假全部纳入生育津贴发放范围,明确生育登记服务单作为生育保险待遇领取凭证,实现全面两孩政策和生育保险政策的平稳衔接。将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纳入北京市困境家庭服务对象入住社会福利机构补贴范围,给予每人每月1000元市级定额补助。

    应对生育高峰。应对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分娩需求显著增加、高龄孕产妇比例明显增高的新形势,设立孕妇建档服务中心,协调解决孕妇建档问题,多措并举将产床从4700多张调增到6100多张,增加助产人员800余人,有效扩增助产资源,提高助产服务能力。全年全市活产分娩279396人,比上年增加106991人。

    中医药工作  研究制定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北京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启动北京市中医药健康养老“身边”工程,建立54个中医养老联合体。从39个中医健康养老示范社区中遴选105个单位设立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专区,遴选10个中医健康养老适宜技术进行骨干培训。启动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服务全覆盖三年行动计划。开通北京中医药健康养老咨询服务热线“96189”。开展北京中医药科技创新驱动联盟建设,建立汇龙森中医药创新驱动示范园,创建中医药成果转化公共平台。确定16家单位31个服务包为首批北京中医药国际医疗服务包建设项目,打造北京中医药服务国际品牌。

    依法行政  加强卫生计生法治、标准工作。继2015年市人大出台《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之后,2016年又出台了《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市政府修订了《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市卫计委重新制定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办法,制修订6项地方卫生标准,办理食品企业标准备案事项600项,食源性疾病监测覆盖139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

    推进“放管服”改革。制定“放管服”改革实施意见,全面实施医师电子化注册,全面调整或取消17项卫生计生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取消29项要求基层开具的证明。

    加强监督执法。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改革,全年组织开展日常监督36.4万户次,行政处罚8113起,对北京黎明医院、北京丰台康泰医院(二七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中联医门诊部等3家机构实施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处理,对北京当代医院给予吊销母婴保健服务许可证处理。

    政风行风建设  扎实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突出卫生计生行业特点,组织专题学习讨论,将党建工作与深化医改等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注重学做联动。接受市委第二巡视组巡视,并以此为契机加强和改进工作,明确31项整改任务,其中14项已立行立改,17项长期整改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

    推进“九不准”行风建设,开展对医务人员通过商业公司预约挂号加号谋取不正当利益专项清理工作,督促28家医院656人停止与60个商业公司或网站的合作。加强对医务人员违规问题的查处,对同仁医院眼科、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友谊医院妇产科等3家医院科室医务人员的违规违纪问题进行严肃处理。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全面检查考核,夯实过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