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便民服务>健康知识>急症急救
每周急救话题:急性心肌梗死的现场急救
  • 发布日期:2023-01-10
  • 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文字变小 恢复文字大小 文字变大
  •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突发疾病。在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的血块(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当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时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现场处置不当可直接危及生命!

    心肌梗死的常见诱因有:身体劳累、情绪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便秘、吸烟、大量饮酒等。有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前1-2天或1-2周有前驱症状,最为常见的是原有的心绞痛加重,发作时间延长,含服硝酸甘油效果变差,或继往无心绞痛者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但也有很多患者发病前并无任何征兆,令人措手不及。

    心肌梗死的症状包括:

    1.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

    2.少数患者无疼痛,有一半以上的高龄老人无胸痛,仅有胸部憋闷感。

    3.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可能误诊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

    4.少数患者表现为颈部、下颌、咽部及牙齿疼痛。

    5.神志障碍,可见于休克患者或“脑心综合征”患者。

    6.难以形容的濒死感、周身不适。

    7.胃肠道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等。

    8.约75%-95%患者会心律失常,多发生在24小时之内。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快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

    9.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在发病的最初几小时内易发生,也可在发病数日后发生,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症状。

    10.低血压、休克。

    急性心肌梗死的现场急救方法:

    一是早期识别。心梗的典型症状是胸骨正中间或中间偏左的地方出现心绞痛,有濒死、压迫感,可持续5-15分钟或更久。还有人会伴有出汗、恶心等症状。一般来说,普通的心绞痛不会超过5-10分钟,当胸痛持续20分钟还不缓解要高度怀疑是心梗。另外,有时心梗还会出现不典型症状,表现为胃疼、牙疼、嗓子疼,十分容易被忽视。出现上述症状时,患者本人及家属要格外警惕,最好马上送医,决不能硬着头皮忍耐。

    二是安静休息。如果出现以上症状,患者要立刻停止任何重体力活动,原地休息,及时平息激动的情绪以减轻心肌耗氧量。切忌自行走动,尤其不要自行走到路边等候急救车。因为这样会加重心脏负担,可能会直接导致患者猝死。

    三是呼叫120。据调查,将近1/4的患者不会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而是给自己的家人打电话,等家人赶来后才打120,从而延误抢救时机。统计发现,心梗患者中有近一半是自行到医院,认为这样更快捷,只有不到26%的人通过呼叫急救车到达医院。但实际上,很多患者由于处置不当,死在了自行去医院的路途中。

    四是一般处理。让患者平躺或半卧位,保持安静,减少受刺激。冬季要注意保暖。如果患者出现缺氧症状如呼吸困难、口唇紫绀等可给予吸氧,要注意吸氧需适度,过多吸氧反而有害。如患者有冠心病病史,怀疑急性心肌梗死时,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服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物,但如果没病史或不清楚患者的情况,最好不要随便给患者服药。

    五是防止猝死。发生心梗后,最严重的一种心律失常就是室颤。室颤是指心脏处于不能泵血的乱颤状态,形同于心脏停搏。如果不立即救治就会发展为猝死。此时应立即将患者置于平卧位,呼叫患者,如果患者没有意识并在5-10秒钟内没有呼吸或仅有濒死样呼吸,应立刻在现场为其做有效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按照其指示操作,直到专业人员到达现场。

    六是挽救心肌。挽救心肌的核心是配合医生,做好医患沟通。医院的急救能力有很大差异,一定要听从急救医生的安排,送到有能力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医院就医。如患者确诊心梗就应马上进行溶栓、导管等特殊治疗。家属一定要信任医生,并配合医生工作,尽快签字,尽快为患者进行特殊治疗,避免浪费宝贵的抢救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