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便民服务>健康知识>健康生活
【院庆50周年系列科普】如何从饮食上预防食源性疾病
  • 发布日期:2023-05-10
  • 来源: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 文字变小 恢复文字大小 文字变大
  • 食源性疾病是全球公认的公共卫生问题,是“一个巨大并不断扩大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是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的感染或中毒疾病,通俗的说就是吃出来的病,包括化学性的(农药、鼠药、亚硝酸盐等)、生物性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有毒动植物的(菜豆、毒蘑菇、不明野菜、鱼类组胺中毒)等。

    避免食源性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防止“病从口入”。那么如何从饮食上预防食源性疾病呢?我们要记住以下几点:

    1.不饮用不洁净或未煮沸的水,饮用经过高温煮沸后自然晾凉的白开水是最健康的。是否洁净很难仅靠肉眼辨别,因此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细菌、病毒。

    2.不食三无食品,或不购买厂名、厂址和保质期等标识不全的食品、三无小食品。

    3.不光顾无营业执照的流动摊位和卫生条件差的餐饮店,不购买街头小摊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食品卫生不达标,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4.瓜果生吃要清洗干净并尽可能去皮。瓜果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细菌、病毒、寄生虫卵,还会残留大量农药、化肥等,清洗不彻底,会传染疾病,严重了还会农药中毒。

    5.不食腐败变质食物。食物腐败会有大量细菌繁殖,造成食物变酸、变苦、有异味,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6.不随便采摘路边野菜、野果、野生菌类。野菜、野果、野生菌类种类繁多、长相类似,且野外植物生长环境不可控,普通百姓缺乏经验,很难辨别植物是否有毒或受到污染,所以我们保证不吃,才能避免中毒或患病,保证生命安全。

    7.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我们的手每天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各种细菌、病毒,手接触食物之前先用肥皂彻底清洗双手,才能防止“病从口入”。

    8.正确处理、烹饪和食用食品。对于含有毒素的食品(如:扁豆、河豚等),需正确处理和烹饪食材,确保食物中的毒素彻底清除。正确辨别并不食用含毒食物(如:长芽土豆、红心甘蔗、痘猪肉等),避免中毒或患病。

    9.在进食过程中如突发感官性状异常(如: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跳加快、出现幻觉等),应立即停止进食,并前往医院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