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便民服务>健康知识>健康生活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疫苗接种那些事儿
  • 发布日期:2023-04-26
  • 来源: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 文字变小 恢复文字大小 文字变大
  • 2023年4月25日,是第37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消灭各种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最简便易行的手段。

    我国古代医家在治疗疾病的历史进程中,首先发明了针对天花的人工免疫疗法——人痘接种术。这项发明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不但有效保障了我国儿童的健康,还传播到世界各地。到18世纪中叶,人痘接种法已传遍亚欧大陆,这是我国对世界医学的一大贡献。

    一、儿童为什么要进行预防接种?

    婴儿出生后,与外界环境相接触,受细菌、病毒感染的机会增多,特别是麻疹、流脑、百日咳、白喉、乙肝等各种传染病。而婴幼儿身体各器官的机能发育还不完善,且出生6个月后,来自母体的抗体也在逐渐地减少,免疫能力逐渐降低,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弱。染病后,不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甚至还能危及生命。接种疫苗可使儿童体内产生抵抗相应疾病的抗体,增强免疫力,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

    二、不同的疫苗可以同时接种吗?

    一般情况下,不同品种的疫苗可以同时接种。大多数灭活疫苗接种后,都不会干扰后续接种的其他灭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应答,但不同的疫苗应该选择在不同的部位接种。不同的疫苗怎么样去混种,之间间隔多长时间,建议家长到预防接种点详细咨询。

    三、特殊情况导致疫苗接种中断或错过了应该怎么办?

    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完成补种。推迟接种疫苗只是推迟了接种疫苗产生保护效果的时间,而不会影响疫苗整体的、长久的保护效果。补种时应掌握以下原则:

    1.应尽早进行补种,尽快完成全程接种,优先保证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全程接种。

    2.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无需重新开始全程接种。

    3.未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者,应根据年龄、疫苗的免疫程序,以及疫苗补种原则进行补种。

    四、什么情况下儿童不宜接种疫苗?

    1.在接种的部位有严重皮炎、牛皮癣、湿疹及化脓性皮肤病。

    2.体温超过37.5℃,应查明发热原因,治愈后再接种。

    3.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大脑发育不全等及血脑屏障作用差,以免使病情发作或加重。

    4.过敏体质的儿童。如患哮喘、荨麻疹、接种疫苗曾发生过敏反应,以免诱发过敏反应。

    五、接种疫苗后的注意事项

    1.接种后在接种点观察30分钟,无异常反应再离开。

    2.口服类疫苗服药前、后半小时内不要进食任何温、热食物或饮品。

    3.接种疫苗后若出现高热、剧烈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六、中医药与疫苗接种

    1.正在口服中药的儿童若计划接种疫苗,建议在接种前2天、接种当天、接种后2天停药(即共停药5天),若接种疫苗2天后无明显不适,则可继续服药。

    2.若接种疫苗后出现轻微咳嗽、流涕、低热等感冒症状,一般不需马上就诊,可在家用刮痧板或硬币于大椎穴处刮痧处理,以达到扶正祛邪、解表退热的效果,操作时注意力度轻柔,避免损伤皮肤。也可用小儿推拿中“清天河水”手法:在前臂内侧,由腕推至肘,以达到清热凉血退烧的作用。

    3.针对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的类似“感冒”的症状,儿科结合其常见症状及既往临床经验推出了外用香囊疗法,以白芷、辛夷、薄荷、藿香、石菖蒲等解表散邪、芳香醒脾的中药做成香囊,可随身佩戴也可放于枕边,在缓解呼吸道症状的同时也可提高儿童免疫力。

    4.中药代茶饮也可用于缓解接种后出现的不适症状,如金银花、桑叶、芦根等辛凉解表药可缓解咳嗽、低热的症状;陈皮、藿香、紫苏叶等芳香醒脾药可缓解恶心、腹泻等症状。您也可以到儿科就诊,由医生根据儿童具体症状及体质开具更有针对性的药物。

    本文作者/审核专家

    王波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儿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擅长易感咳喘、消化不良、湿疹、近视、抽动自闭等疾病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