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便民服务>健康知识>健康生活
抓住心衰“改善”时机,长期护“心”健康
  • 发布日期:2023-01-29
  • 来源:北京朝阳医院
  • 文字变小 恢复文字大小 文字变大
  • 张大爷在今年年初因突发胸痛被送到急诊,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经复苏抢救后做了急诊冠脉造影手术并放了支架。经综合治疗后,出院前医生给他复查了心脏超声,结果显示他的心脏泵血能力只有正常同龄人的一半左右,超声中“左室射血分数(LVEF)”这项指标仅为30%,考虑存在“心梗后心衰”。张大爷对这趟“如过鬼门关”般的发病经历心有余悸,出院后努力遵照医生嘱咐,戒了烟酒,规律服药,并改善了饮食习惯,体重在半年内减轻了10公斤,体力也得到了逐步恢复,在散步、做操时毫不费力。半年后他来心内科门诊复查,心脏超声显示射血分数已提升至48%,进步很大。张大爷在高兴之余,便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除了按时吃药之外,竟又把烟“捡”了起来;饮食上不再限制大鱼大肉,还喝酒及各种饮料;锻炼活动也减少了,2个月内体重又长了8公斤。结果,“放飞”后的第3个月起,张大爷感到体力渐差,走两步就气短、心慌,还出现了小腿的浮肿。于是他来医院再次复查,心脏超声显示射血分数再次降至32%,并伴有心脏扩大;生化检查中血脂、血糖等指标也是“全线飘红”。张大爷既沮丧又疑惑:“上次复查结果不是说我的心功能进步了么?我又没有停药,为啥又变差了呢?”

    张大爷前半年时的病情变化,在临床上称为“射血分数改善型心力衰竭”,是指在心脏超声检查中,基线水平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40%,间隔至少3-6个月后复查LVEF增加超过基线≥10%,或LVEF>40%。这种类型的心衰,往往见于:(1)引起心衰的直接病因得到积极纠正或充分控制;(2)经过有效的生活方式控制、药物及器械治疗后,心脏组织的结构、功能及代谢水平得到持续改善。对张大爷而言,急性心梗时行手术开通了堵塞的冠脉血管,有效控制了病因的发展;心梗后半年内又坚持了规范的综合治疗,进一步保护了心脏的结构与功能,所以才会使他在症状表现、心脏超声复查结果上获得明显进步,符合“射血分数改善型心力衰竭”的表现特点,证实前半年张大爷的治疗是充分而有效的。

    但为什么后来他的病情又出现反复了呢?从目前的医学研究结果来分析,“心力衰竭”这类疾病是不容易达到“完全治愈”的,但却可以通过长期的综合治疗模式来实现“临床缓解”,原因在于:各种病因作用下,心脏组织从细胞水平已发生了不可逆转的结构破坏、代谢机能损伤;但在病程中,可以首先通过手术、药物、器械等治疗手段,有效拦截病因的持续进展;再经过长期的药物保护和各种心脏康复治疗措施,控制已损伤心肌组织的结构变化,并促进未损伤心肌通过锻炼发挥潜能,从而在“全程治疗模式”下共同实现维护、改善心脏结构与功能的目的。可见:“改善”并不等于“恢复、治愈”;要实现心衰的临床改善,既不可能一劳永逸,更不会一蹴而就;手术/器械/药物+综合康复模式的共同配合,才能决定心衰预后的走势。

    所以,针对张大爷的问题,心内科医生再次调整了他的综合治疗处方:上调了部分改善心功能、抗心肌缺血的药物剂量后,要求他务必定期来院随访,积极降脂降糖达标,保证冠脉血运通畅;在规律服药前提下,要抓紧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少喝含糖饮料;要改变饮食、饮水习惯,单次少量、分次进食,避免过饱饮食,以减轻心脏负担;饮食结构方面要以丰富的蔬菜和富含纤维的谷物类主食为主,保持牛奶、鸡蛋等必需的优质蛋白质摄入,合理控制肉类摄入,以利于减轻体重;还要坚持恢复有氧锻炼,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心肺活量。希望张大爷在这次经历后,能真正理解、接受心衰的治疗要点,再次抓住“改善”时机,重获“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