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便民服务>健康知识>健康生活
地坛医院掌上健康| 如何预防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
  • 发布日期:2021-07-09
  • 来源:北京地坛医院
  • 文字变小 恢复文字大小 文字变大
  • 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夏季,在我国主要发生在6~9月。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有两种类型:呕吐型和腹泻型。

    呕吐型食物中毒的原因是蜡样芽孢杆菌的呕吐毒素。潜伏期短,一般在进食后0.5~6小时发生,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伴有乏力、低热等症状,很少出现腹泻。大多数病情较轻,24小时内可以自愈,严重者可以引起肝衰竭、代谢性酸中毒、心肌或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甚至导致死亡。引起呕吐型食物中毒的主要中毒食品是米饭及其制品(80%以上),如:米饭、炒饭、稀饭、米糕、米粉皮、米线等;凉面、豆腐也可以发生。许多食品经过加热仍导致中毒。

    腹泻型食物中毒的原因是蜡样芽孢杆菌肠毒素。潜伏期较长,一般在进食后6~15小时发生,临床表现主要是水样腹泻和腹痛,很少伴有呕吐症状。大多数在腹泻数次后症状逐渐减轻,1天左右好转。严重者可引起电解质紊乱、出血性腹泻。引起腹泻型食物中毒的中毒食品较复杂,粮食、肉类、乳类食品均可发生,其中盒饭类混合食品较多见,可能是在分装的过程中污染所致。

    我国以呕吐型多见,约占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的76%;而欧美等西方国家以腹泻型多见。这可能与我国的饮食结构有关。而死亡病例多为呕吐型所致。因此,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更应引起我国的重视。

    图片1_Jc_Jc.jpg

    据统计,我国的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幼儿园和学生食堂(35.1%)、饮食服务单位(34.4%)、职工食堂(17.7%),只有12%发生在家庭。因此,对学生食堂、职工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的食品卫生监管尤其重要。

    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与饮食卫生关系密切,食入的食品中含菌量越高,越容易发生中毒,且中毒症状越重。因此,学生食堂、职工食堂、饮食服务单位和家庭厨房一定要保持清洁,厨师和食品加工人员在加工食品前要洗手、戴口罩餐具要洗净、消毒,生熟食品要分开加工和贮存,避免食品遭受蜡样芽孢杆菌及其毒素的污染。

    夏季的室温保存下的米饭类食物最容易受蜡样芽孢杆菌污染,导致食物中毒。因为20~30℃的室温最有利于蜡样芽孢杆菌的生长繁殖和产生毒素。被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食物在高温加热后,即使蜡样芽孢杆菌被杀死,但耐热的呕吐毒素仍可保持毒性,导致食物中毒。本次事件中的学生食堂就将前一天所剩的米饭放在常规保存,第二天再加热后给学生食用的。剩饭应放入冰箱保存,高温加热后再食用。我国大多数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的食品都是没有冷藏所致。因为在冰箱保存的低温条件下蜡样芽孢杆菌很难生长繁殖,也很少产生毒素。但食物长期冷藏保存后,也有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瑞士曾有一起蜡样芽孢杆菌中毒的事件,其中中毒食品在冰箱内保存了4天后食用后发生的。

    一旦在进食后出现恶心、剧烈呕吐或腹泻症状,一定要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使病情加重。群体事件要即时报告,对食物进行检测,找出中毒食品,以免事件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