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便民服务>健康知识>疾病知识
要想血脉安,春季要调肝
  • 发布日期:2016-03-31
  • 来源:内部采编
  • 文字变小 恢复文字大小 文字变大
  • 033107.jpg

      一、春季人体气机特点

      惊蛰了,正值仲春时节,春雷动,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自然界的万物由“冬藏”向“春生”过渡,自然界生机勃发。这个节气前后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回升较快,多风,雨水增多。按照中医“天人相应”理论,人体的阳气也由冬天的以“封藏”为主的状态向春天的以“生发、升散”为主的状态转变,因此春季尤其是惊蛰时节人体的最大生理特点是肝阳之气渐升,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条达,生机盎然。

      二、春季养生,调肝是关键

      根据中医节气养生理论,《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便志生。”这句话就是告诉人们要顺应万物生发的自然状态,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中医强调要顺应自然界的气候和人体肝气升发之性,结合个人的体质,通过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的调养,总体来说四个字,“育阴潜阳”,避免肝气过旺,保证体内阴阳平衡,不要失调,维护人体“阴平阳秘”的稳态,以预防疾病的发生。一旦人体“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就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三、调肝理脾,育阴潜阳,则血脉安和

      春季,自然界多风,人体肝气与之相应,“外风”会引动人体“内风”,如果出现某些诱因比如情志刺激,易导致肝气亢逆、肝风内动,出现头目胀痛、眩晕、耳鸣、胸闷等肝风内动的症状,容易诱发高血压、中风、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病,因为这些疾病与肝气、肝风密切相关。如果心脑血管病患者在惊蛰前后出现头目胀痛、眩晕、耳鸣、胸闷、血压波动等症状,建议及时就诊中医,通过中医的辨证调理,可有效预防这些疾病的复发或加重。

      我们通过大量的临床病例观察总结发现,现在的高血压乃至高脂血症、脑中风、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病症,从中医辨证来看以“脾虚肝旺”这一证型居多。这一证型的高血压病既往多见于妊娠高血压,可能与妊娠期精神紧张、饮食自倍,内伤肝脾所致。现代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由于各方面压力较大,精神负担较重,日久易导致肝气郁滞或过亢;另一方面,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往往摄入过多高热量、高脂肪的食品,“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日久引起脾气、脾阳损伤,因此容易出现肝脾不调、脾虚肝旺的病理状态,现代人的代谢病、血压血脂紊乱大多与此有关。这一类型的病症除了有头晕头痛、急躁易怒等肝阳亢逆、肝风内动的表现外,同时伴有精神不振、体倦乏力、背部冷感、胸院满闷、四肢困重、大便稀溏等脾阳不足、痰湿困阻症状,此类高患者查体多见形体较胖,舌质胖有齿痕,舌苔厚腻,脉滑。针对这一类型的病症,我们制订了专门的治法:温脾平肝、化浊宁风法,并且研制了治疗这一类病症的专病专方,验之临床,疗效显著。

      四、饮食、起居、情志调养

      饮食宜清温平淡,并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新鲜蔬菜,诸如春笋、菠菜、芹菜、蛋、牛奶等,少吃肥甘厚味及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等;忌过酸及生冷。要早睡早起,适度运动,避免熬夜及剧烈运动。多做户外运动,保持心情舒畅,令精神愉悦,避免愁郁或动怒。如此,则肝气疏泄有度,人体气机运转正常。

      提供医院:北京大学首钢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