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便民服务>健康知识>疾病知识
糖友到底纠结啥(二)
  • 发布日期:2013-11-21
  •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文字变小 恢复文字大小 文字变大
  • 四、   胖糖友——血脂高降不降  

      随着公众对糖尿病认识的普及,控制血糖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很少有糖友主动关注过控制血脂对管理糖尿病的意义。  

      研究显示,65%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等大血管并发症,而血脂控制不良,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坏胆固醇”LDL-C)可以称得上罪魁祸首。特别是在中国,6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LDL-C没有达标。这些糖友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经被冠心病和脑卒中“盯上”。  

      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更早、更积极地控好血脂,指标要比一般人要求更“严格”。发现糖尿病后不要心存侥幸,要主动改善生活方式。第一,把住饮食关。适当控制每天摄入的总热量,同时减少食物中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成分。第二,减轻体重。肥胖是健康“头号公敌”,会带来一系列代谢问题。对体重超标的糖友来说,一定要通过体育锻炼、规律饮食等方法,努力减轻体重。第三,远离坏习惯。日常生活中尽量做到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少熬夜,避免过度疲劳等。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或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来说,必要时还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调脂药物。  

    五、   并发症——胰岛素打不打  

      张大爷患糖尿病10多年了,最近一年,他不仅血糖控制不好,而且出现视力下降、下肢麻木等症状。医生建议他用胰岛素治疗,可张大爷坚决不愿意,认为自己不是1型糖尿病,怕“打上瘾”。  

      这样的误区在我们身边非常普遍,很多糖友对注射胰岛素不理解,怕依赖、怕疼痛……出现心理上的“胰岛素抵抗”。实际上,胰岛素是人体自身分泌的一种生理激素,每个人都离不开它。没有胰岛素,机体就不能完成新陈代谢。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不能产生胰岛素,必须通过外界补充;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虽是相对不足,但随着病程的延长,并发症、身体状况等的影响,胰岛功能也可能走“下坡路”,光靠口服药物不能“激发”足够的胰岛素分泌,也需要额外补充。  

      是否需要打胰岛素,应该因人而异,根据病情需要综合判断。除了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注射胰岛素,血糖很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可短期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口服降糖药“失效”的老糖友,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或其他急症,肝肾功能不全或出现较重的并发症,以及糖尿病患者怀孕期间或妊娠糖尿病患者,也应使用胰岛素治疗。  

    六、   老糖友——低血糖怕不怕  

      不少糖友认为血糖越低越好,甚至为了让测出来的血糖值“漂亮”,不惜饿肚子、多吃药,身体不舒服了也不管。  

      其实,这是极大的误区。高血糖一时半会并不会要人命,可低血糖的危害更严重,重度低血糖甚至会导致昏迷,危及生命。特别是对年老体弱和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来说,降糖“过犹不及”,血糖降得太快、太狠,或反复发生的低血糖,反而会增加糖尿病并发症风险,甚至诱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低血糖可由多种原因导致,常见的有进餐不定时、体力活动过量、胰岛素注射过量或注射部位不准确、自行加用一些有协同作用的“降糖制剂”等。  

      因此,糖友出现强烈的饥饿感,或有出汗、手抖、心慌、面色苍白、烦躁等症状时,要高度警惕低血糖。此时,首先要保持镇静,身边有血糖仪的可以先测血糖,确定是否为低血糖。无论是否测血糖,都应立即喝糖水或含糖饮料、进食糖果或葡萄糖片。约15分钟后再检测一次血糖,如果血糖仍低或仍有低血糖症状,应再次进食。出现神志不清、突发昏迷等严重情况时,身边的人应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