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便民服务>健康知识>疾病知识
健康口腔 幸福家庭
  • 发布日期:2012-08-23
  • 来源: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
  • 文字变小 恢复文字大小 文字变大
  • “牙好,吃饭才香,身体才棒”,已成为一种共识。目前,牙病已成为人类最常见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把牙齿健康列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并把龋病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癌症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牙病也“悄然兴起”,广泛流行的龋病和牙周疾病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中年人的事业巅峰和老年人的宁静生活带来了种种困扰。但许多口腔疾病特别是龋病与牙周疾病是可以通过努力来预防的。欧美等发达国家正是借助各种有效的牙病预防措施,用不到40年的时间,使龋病的患病率减少了50%左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众口腔保健需求越来越高,如何有效防止牙病已成为政府、口腔从业人员和广大公众十分关注的问题。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乳牙龋齿率为66%,成年人患龋率为88.1%,成年人达到口腔卫生良好的不足2.7%,而成年人牙周不健康者竟高达97%,老年人中有牙齿缺失的为86%。与居高不下的牙病发病率相比,我国60%以上的人从未看过牙医,仅有不到2%的居民有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清洁的习惯。“牙齿是爹娘给的,好坏却是自己造成的”,牙齿也是人的器官,能否实现“80. 20”目标(即活到80岁,嘴里仍有20颗以上的功能牙),关键还要靠自己。


      口腔健康包含了牙齿周围软硬组织的完好无损和功能协调,笑容灿烂,口气清新,吐气如兰。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口腔健康的定义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口腔疾病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积极防治。


      牙齿疾病不但影响口腔功能,还会对全身各系统的功能和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老掉牙”族老人们由于缺少牙齿的咀嚼,食物大部分未经磨细就吞进肚里,久而久之,产生了胃肠道的各种疾病。牙列不齐,口臭等会使人觉得不美,不敢或不愿在公共场所活动,造成心理压力甚至心理障碍。另外,牙病可作为原发病灶对全身健康产生危害,如龋齿、牙周炎,可以引起关节炎、冠心病、肾炎等。


      今年9月20日,是我国第24个全国爱牙日,活动主题为:健康口腔,幸福家庭。副主题是:呵护孩子,预防龋齿。旨在加强口腔健康教育,控制口腔健康危险因素,发挥家庭在促进儿童及其他家庭成员养成口腔健康行为习惯的作用。口腔疾病与人的生活状况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影响着人一生的健康,而家庭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承担着抚养子女、养老、传递人类文明和社会规范、健康保健和教育等功能。因此,家庭在口腔疾病预防和口腔保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家庭口腔保健可以提高父母关爱孩子口腔健康的能力。父母是儿童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对儿童的口腔保健负有应尽的义务。向孩子宣传口腔健康知识,提高他们的爱牙意识,关爱孩子的口腔健康至关重要。家庭口腔保健要从“呵护孩子,预防龋齿”做起。


      牙齿是口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咀嚼食物、保持面容丰满和协助发音,并通过咀嚼运动刺激上、下颌骨的正常发育。牙齿完整、健康,能给人自信,提升个人品质。人一生中先后要长两副牙齿,即乳牙和恒牙,乳牙20颗,恒牙28~32颗。根据牙齿的形态特点和功能特性,可分为切牙、尖牙(俗称犬齿)、双尖牙(有两个牙尖)和磨牙(俗称臼齿)。我们咀嚼时前牙的垂直咀嚼力可达15公斤,后牙的咀嚼力可达72公斤。


      牙齿的萌出、替换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现象,受营养、疾病、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牙齿的萌出有一定的规律和顺序,一般婴儿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2-3岁时乳牙全部出齐,共20颗。乳牙虽然只是过渡性的,但它在颌面的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乳牙的龋坏或拔除会引起其下方恒牙的错位萌出、迟萌甚至阻生,最终引起颌骨发育异常、咬合异常。随着年龄的增长,乳牙逐渐完成了“使命”,儿童长到6-7岁时,乳牙开始相继脱落,12-13岁,乳牙替换完毕,共有28颗恒牙长出。从17岁后开始长出第三磨牙(又称智齿),也有的人终生不长智齿,或只长一两颗智齿,因此成人口腔内有28-32颗牙均属正常。


      龋齿(俗称虫牙或蛀牙)是因为牙菌斑附着在牙面上形成的,一个蛀洞的形成约需18个月。这就给我们清除、预防提供了有效时间。宝宝奶瓶内的牛奶、砂糖、果汁等容易产酸发酵腐蚀牙齿。宝宝预防龋齿的方法:一是改掉睡前喂奶和含奶瓶的睡觉习惯。二是喝完奶应及时清洁牙齿。三是应定期到医院检查。


      在口腔健康方面,我国长期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医患比例严重失调,如全球平均为1:4000,而我国为1:30000;二是由于健康知识的匮乏和治疗费用负担过大,民众普遍存在“不痛不看病”的心理,这正是我国口腔治疗率低的主要原因。  面对这样的挑战,中华口腔医学会提出了从以“治疗”为主向“预防+治疗+有效交流”转变的观念,通过有效的交流,在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上向民众传递“预防”的重要性。专业医生有责任为病患和大众提供口腔疾病预防知识,加强与他们的沟通,让其明白,口腔疾病预防以及初期治疗的重要性。


      ‘预防+治疗+有效交流’是现代口腔保健新理念,相信这一理念会获得大众的认可和响应,并在提高我国口腔健康水平中起到积极作用。


      关于牙齿保健的建议:


      1.选择一把保健牙刷   推荐带有柔软圆头刷毛的小头牙刷。
      2.选用含氟牙膏  用带氟化物牙膏刷牙,能使牙釉质变得坚硬,修复失去矿物质的牙齿表面,抑制口腔微生物生长,有利于阻止牙菌斑的形成。但4岁前儿童不宜使用,以免误吞。
      3.学会正确刷牙方法  采用竖刷法: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里里外外都要刷。每天刷牙不少于2次(晨起和睡前),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每3个月更换一支保健牙刷。
      4.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饭后漱口可清除牙面和牙缝中的部分食物残渣。
      5.清理牙缝  牙缝清理提倡使用牙线,而少用牙签,如牙缝很宽也可用牙间刷进行刷牙。
      6.选择木糖醇口香糖  咀嚼口香糖能促进唾液分泌,防止蛀牙。
      7.及时封闭牙齿的窝沟  窝沟封闭是预防恒磨牙窝沟龋的最有效方法。窝沟封闭技术无痛、无创伤、安全简便。青少年刚长出的磨牙应及时去医院做窝沟封闭术,尤其是“六龄牙”,增强其防御能力,预防蛀牙的发生。
      8.杜绝不良习惯  一些不良习惯,如用口呼吸、单侧咀嚼、吮唇、咬指、咬唇、伸舌等,都会影响口腔健康,导致牙齿不齐、牙周病,应及时加以纠正。
      9.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少喝碳酸饮料,睡前刷牙后不再进食,多吃具有适当硬度、粗糙且富含纤维的食品,有利于牙面清洁,增强咀嚼功能和提高牙周组织防御力。
      10.定期到医院口腔科检查牙齿 一般每年1或2次,儿童每6个月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检查,孕期应每2-3个月1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接受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如局部用氟、窝沟封闭、龋齿充填、牙周洁治、义齿修复等。